设首页|收藏|搜索

您正在访问的是: 首页>地方新闻

"互联网+"助推公安警务质态变革:轻点鼠标 业务办妥

2016-05-25 11:23:52 来源:
责任编辑: 于山

  警力只占全省警力总数的13.7%,却承担全省40%的流动人口管理、65%的常住境外人员管理、25%的执法办案量……“人少事多、警力不足”是江苏省苏州市公安局的工作常态。但与此同时,苏州公安却已连续4年获评全市机关部门“绩效管理优胜单位”,社会治安满意度、公安队伍满意度和执法办案满意度3个指标均在95%以上,是什么力量保证了苏州公安战斗力?

  苏州市副市长、市公安局局长李京生告诉《法制日报》记者,苏州互联网普及率超过72.5%,是名副其实的“网上城市”,通过建立一流的“互联网+警务”机制,既圆满完成各种繁重警务任务,最大程度实现警队减负增效、群众获得实惠的“双赢”效果,“让数据多走路,让群众少跑腿”,又为警务效能提升增添动力,推动警务质态整体变革。

  “全警触网”迈出“吃螃蟹”第一步

  顺应网络时代的群众需求,充分利用好网络平台和网络技术,服务群众、服务社会,已经成为公安工作创新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面对“互联网+警务”这一新生事物,苏州市公安局先行先试,走在了全国公安系统前列。

  全国首家使用计算机管理人口户籍基础资料,开通全国首家“网上车管所”和“3D派出所”……2010年,在科技信息化建设方面屡有创新后,苏州市公安局将之前分散的公安互联网资源最大限度整合,在江苏省率先开通“网上公安”,将市局、分局、派出所、社区四级1802个公安网站,包括“网上派出所”“网上社区警务室”及警民论坛、QQ群等打包整合、“一网展示”,拓展了办事办证、警民交流的网络平台,让群众打开网站按图索骥,就可以找到想找的社区民警和需要办理的公安业务。

  如今,经过5期建设,苏州“网上公安”已将353个行政许可、审批、管理、服务事项搬到网上运行,实现了公安行政许可、审批、管理、服务事项“能上网的都上网、能足不出户办理的都实现足不出户办理”两个100%的建设目标,并配套“网上预约”“进度查询”“快递送证”等保障机制,让群众轻点鼠标就能办理公安业务。

  通过5年运行,越来越多的苏州群众已经认可了“网上办事”。截至目前,“网上公安”已累计办结各类申报事项1118万余件,其中网上全流程办理793万件,服务满意率始终保持在99%左右。

  “苏州实有人口超过1300万人,其中流动人口占一半以上;法人主体超百万家,机动车和驾驶人保有量突破300万,警力配比不到千分之一。”李京生说,在警力无法大幅增长的情况下,公安机关必须要不断增强工作前瞻性、主动性、创新性,向科技信息化要警力、向现代化管理要效率,从粗放型警力增长方式转向集约化内涵式发展模式。

  群众在哪“指尖服务”就延伸到哪

  近年来,随着移动互联网高速发展,拿起手机办事成了社会新时尚,也为公安机关的服务创新指明了方向。不久前,苏州市民小夏驾车不慎闯了红灯,在朋友推荐下,他关注了“苏州公安微警务”微信公众号,通过手机在线处理交通违法。经过身份验证后,他按照提示,查询了交通违法信息,并通过微信支付缴纳罚款,整个操作流程不到1分钟。

  “如果在窗口处理,就算扣掉排队等候的时间,从窗口受理到处罚结束,平均也要10分钟。”该局交警支队宣传科民警许立介绍,通过微警务平台,市民可以使用本人驾驶证全流程在线处理本人机动车非现场交通违法记录。

  据了解,自3月30日“苏州公安微警务”微信公众号正式上线运行至今,用户总点击量超过200万次,通过推出66个功能应用,业务涉及办证类查询、案件查询、重名查询、交通违法处理、事故快撤、掌上车管、开锁求助、智能出行等特色服务,均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涉及公众衣食住行。“用户在哪里、受众在哪里,公安工作就应该延伸到哪里。”李京生说,苏州拥有900万手机网民和微信用户,依托移动互联网获取丰富的公共“产品”、更高品质的警务服务,成为群众新需求。

  热捧源于实用,时代发展,需求在变,公安服务也随之提档升级。为缓解110报警电话呼入量日益增多的现状,在不改变现有接处警工作流程前提下,“苏州公安微警务”新增“微信报警”功能,让报警人在不方便打电话的情况下,可以通过微信进行110报警或上传图片、文字资料,举报违法犯罪;在出入境服务中,设立预约申请、签注办理、在线填表等应用以及查询办证网点、窗口忙闲、办证进度等功能,引导申请人根据排队状况自主选择办证地点,规避办证高峰,缓解办事过程中存在的停车、排队等烦恼。

  无论是电脑端,还是移动端,舞动的指尖勾勒出“让数据多走路,让群众少跑腿”的现实,推动科技信息技术与公安工作全面融合,让群众享受到更多更实惠的便利措施。

  互联网+警务触发改革蝴蝶效应

  姑苏区是苏州老城区,巨大的机动车保有量与稀缺的停车资源一直存在矛盾,“微信挪车”应运而生,市民关注“苏州姑苏警方”公众微信号后,点击进入“微信挪车”模块,输入手机号码即可获取6位“车主代码”,随后可自行下载打印印有“车主代码”和“挪车二维码”的挪车卡,如果应急停车占了别人车位或堵了对方车,对方只要扫一扫贴在汽车前挡风玻璃的“挪车二维码”,就可自动转接车主手机,实现双方免费通话或短信联系。

  据了解,“微信挪车”运行一个月,累计已移车近千次,如果这些移车都通过报警解决,以每次出警至少两名警力计算,这一项功能就为姑苏公安分局每月节约警力2000人次,“警力无增长改善”悄然实现。

  “互联网+警务”的翅膀轻轻扇动,不仅创新了服务群众、社会治理的新手段,更为深化公安改革提供了新动力、新亮点。通过数据交换、信息共享,苏州去年全面取消公安内部之间需要相互提供的24种证明、需要外单位提供的10种证明以及50种对外出具的证明;全市180余个户籍派出所全部完成出入境分理点建设,市民可在“家门口”就近办理出入境证件;警情预测系统、人像识别系统、车辆特征智慧识别系统……一个个互联网时代的新利器与传统警务工作方法交相辉映,编织出立体化治安防控体系,守护“平安苏州”。

  苏州市公安局还搭建了以“苏州公安微警务”“苏州交警”加市区分局微信公众号为框架的“2+5”微警务建设模式,汇集11个公安部门、8大类73项功能的业务需求;在整体推进过程中,打通数据通道,形成两级“微警务”公众号集群,并鼓励派出所、社区民警建立特色订阅号、微信群,形成横向覆盖、纵向贯通的“微警务”服务体系,确保服务触角延伸至群众生活的方方面面。

  从“足不出户”办证办事、在线互动随时随地,到防范宣传精准推送、遇到难题一键解决……在无形的互联网中,一起起排忧解难的爱民实践让警民距离越拉越近,既为苏州公安开辟了听民声、察民情、汇民智的新渠道和更好服务群众的新途径,也让群众用指尖时刻触摸着公安“爱民温度”。(记者 丁国锋 通讯员 李路)

 

最新文章

中国产经网 Copyright © 2015 WWW.CNIEOL.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8025283号-2 地址:中国·北京市西城区月坛南街59号 联系电话:+86(0)10-68536889 E-mail:cnieol@cnieol.com

建议将IE版本升级到7.0以上版本兼容模式访问本站 且将分辨率调整到显示器最适宜状态 北京云邦创源科技有限公司提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