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2-19 11:42:55
来源:
责任编辑:
仝璐
16日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2017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重要一年,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之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国家统计局局长宁吉喆17日在“2016-2017中国经济年会”上详解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介绍了贯彻会议精神的六个重要方向。
方向一:把握新常态大逻辑
宁吉喆说,要把握新常态这个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工作的大逻辑。经济发展新常态要实现“三个转”:
——速度转轨。中国经济增长已经从高速转为中高速,从前三季度同比和环比数据看,缓中趋稳态势比较明显。6.7%的增速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可以说是最好的经济增速。
——结构转型。从中低端转向中高端,需要加大改革,调整各方面工作力度。这是中长期目标,把握大逻辑,实现结构转型升级的大目标。
——动能转换。新动能正在加快成长,旧动能还要改造提升。国家统计局正在探索对新产业、新业态和新模式进行统计,以更好地反映中国经济的动能转换。
方向二: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是治国理政的重要原则,也是做好经济工作的方法论,明年贯彻好这个总基调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坚持稳中求进的总基调。”宁吉喆说。
他说,稳增长,要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增长是中高速的增长,合理区间的下限是就业,上限是物价。
稳政策,要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有效,货币政策要保持稳健中性。
稳预期,要坚持基本经济制度,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的方向,坚持扩大开放,稳定企业家信心,加强预期引导,提高政府公信力。
防风险,要把防范金融风险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目前,风险总体可控,要预防和消除隐患。还要按照守住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舆论的思路深入细致做好社会托底工作,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方向三:抓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线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明年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之年。
宁吉喆说,钢铁、煤炭行业要严格执行环保、能耗、质量、安全等法律法规和标准,推动企业调整处置和兼并重组,其他一些产能严重过剩的行业沿用市场、法治的办法做好去产能工作。去杠杆方面,在控制总杠杆的前提下把降低企业杠杆率作为重中之重,支持企业用市场化、法治化的方式债转股,加强企业自我约束,规范政府举债。去成本方面,在减税降费,降低要素成本方面加大工作力度,特别是要通过改革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此外,要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振兴实体经济,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方向四:贯彻新发展理念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这是我们做好明年经济工作的重要指导思想。”宁吉喆说,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发展的第一动力。要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宁吉喆说,科技创新仍是最主要的政策。从中国经济实际看,R&D(研究与开发)投入这些年来增长较快,全国R&D投入已经达到OECD国家的平均水平。其中,企业R&D投入占比达到80%,政府投入占20%,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
制度创新也同样重要。宁吉喆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明年改革做出了全面部署,行政管理体制、国资国企、产权保护制度、财政金融体制、养老保险制度等改革,都体现了创新打头的新理念在明年经济工作当中的指导作用。
方向五:推动经济提质增效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坚持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宁吉喆说,我们要追求的增长是就业比较充分的增长,是物价总水平合理的增长,是居民收入基本同步的增长,是生态环境逐步改善的增长。总的来说,是有质量的增长。
“要把提高质量和效益放在经济工作的重要位置。”宁吉喆说,增长效益不仅要看企业利润、财政收入,也要提高劳动生产率、全要素生产率。
宁吉喆还表示,不仅要关注产量,更要关注质量、标准、品牌、技术。要用标准来立业,用品牌来兴企,努力攀登知识产权的高地,发挥工匠精神,打造百年老店。
方向六:打好组合拳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坚持宏观政策要稳、产业政策要准、微观政策要活、改革政策要实、社会政策要托底的政策思路。
“这是一个组合政策思路,是在新常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稳中求进政策框架下的组合拳。”宁吉喆说。
他认为,要抓好改革重点任务的落实,深化关键环节的重点改革,释放消费、投资、区域、城乡内需的潜力,加快新旧动能的衔接转换,促进农业转型和农民增收,推进引进来、走出去双向开放,加强节能环保和生态建设,高度重视和改善民生。
2022-04-11 11:13:26
2022-08-11 08:18:08
2021-11-19 09:27:23
2022-06-16 16:10:23
2022-06-22 19:51:59
2022-05-25 08:39:20
2022-04-28 16:02:08
2022-09-22 12:34:39
2022-04-29 14:58:03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版权说明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中国产经网 Copyright © 2015 WWW.CNIEOL.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8025283号-2 地址:中国·北京市西城区月坛南街59号 联系电话:+86(0)10-68536889 E-mail:cnieol@cnieol.com
建议将IE版本升级到7.0以上版本兼容模式访问本站 且将分辨率调整到显示器最适宜状态 北京云邦创源科技有限公司提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