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1-04 11:23:02
来源:
责任编辑:
仝璐
“新年之际,我最牵挂的还是困难群众,他们吃得怎么样、住得怎么样,能不能过好新年、过好春节……”
在二〇一七年新年贺词中,习近平用“最牵挂”,表达着困难群众在他心中的分量。
“善为国者,遇民如父母之爱子,兄之爱弟,闻其饥寒为之哀,见其劳苦为之悲。”让几千万农村贫困人口生活好起来,是总书记始终牵挂的事。
到2020年全国所有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一道迈入全面小康社会,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少”的承诺,坚定而温暖。
从革命老区到民族地区,从黄土高原到偏远边陲,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来到中国最贫困、最落后的地区,走进困难群众的家中,与他们围坐话家常,寻访他们的困苦,感知他们的冷暖,化解他们的忧难。
那些总书记惦念牵挂的人们,这一年日子过得怎么样?总书记关心的困难问题解决了没有?大家新的一年有怎样的打算?还有什么话想对总书记说?……新年伊始,新华社记者重访习近平总书记到过的一些贫困地区。
说搬就搬拔穷根 换个活法奔小康
【地点】青海海东市互助土族自治县班彦村
【回放】2016年8月,习近平来到实施易地扶贫搬迁的班彦村土族贫困户吕有金家,他同一家人围坐一起,看反映乡亲们一直居住的旧村状况的视频。他说,党和政府就是要特别关心你们这样的困难群众,通过移民搬迁让你们过上好日子。
【重访】见到吕有金是2017年的第一天,吕有金家刚刚搬进易地扶贫搬迁新居不到两个月。2016年,青海省将班彦村列入易地扶贫搬迁规划中,在距离老村庄7公里的山下公路边建起新村。
“去年总书记来的时候我们还没搬迁,连他坐的椅子都是借来的。现在家具都置办齐了,真想请总书记再来坐坐。”吕有金说。
驻村扶贫第一书记苏江宁说,虽说有故土难离的传统观念,但总书记翻着账本帮村民们算收支账的场景给了村民们莫大的温暖和鼓励,说搬就搬是为了拔除穷根,村民们打心眼里相信政府,愿意跟着党员干部一起脱贫奔小康。
“干部和群众呀齐上阵,平川里拔起了新村。脱贫致富的艳阳天,好日子过了个舒坦……”哼着土族“花儿”,吕有金的老伴白吉然什姐掀开火炉上热气腾腾的平底锅,把刚刚烤熟的土豆分给大家品尝。
“当贫困户不光荣,只有脱贫才有脸面。”白吉然什姐说,“去年的退耕还草补偿和产业扶贫资金全部落实,明年家里养猪计划增收5000元,儿子学好技术去开挖掘机,家里的幸福光景指日可待。请把我家的情况都告诉总书记,希望过年杀年猪,他能来尝尝。”
互助县属于六盘山集中连片特困区,脱贫攻坚任务艰巨。“目前易地扶贫搬迁中整村社同步搬迁困难仍然较多。”互助县扶贫开发局局长朱安金说,2017年互助县计划脱贫43个村,将着力增强自我发展能力,加快由输血式扶贫向造血式扶贫转变。
不光要脱贫,还要做致富标兵
【地点】河南兰考县东坝头乡张庄村
【回放】2014年3月,习近平来到张庄村,他牵着85岁的张景枝老人的手来到她家,看厨房,察卧室,同一家人促膝交谈。习近平叮嘱当地干部要切实关心农村每个家庭特别是贫困家庭,通过因地制宜发展产业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重访】张景枝坐在当初和总书记聊天的沙发上告诉记者:“现在冰箱、热水器、空调都有了,我快90岁的人了,能过上这样的生活,心满意足啦。”
2013年,由于不懂技术和市场,张景枝的孙子闫春光养鸡赔了1万多元,还欠下几万元外债。后来,在驻村工作队帮助下,闫春光协调到10万元贷款,继续发展养鸡业。他一边到县畜牧局学技术,一边从网上学习管理。如今,他的养鸡规模发展到1万多只。
“下一步还要争取做村里的致富标兵,带动更多群众奔小康。”闫春光说,2017年,我的目标是发展到养2万只鸡的规模。
不光张景枝家,整个张庄村都仿佛脱胎换骨一般。不少房屋改造成了豫东特色的农家院,围绕旅游产业务工的有70多人;1000多亩土地流转给了一家食品公司,80多人在厂里务工;通过扶贫贷款,村里还发展了61户养殖户,建档立卡的207户贫困户绝大部分已脱贫。
“生活越过越好,将来肯定会更好”
【地点】宁夏银川市永宁县闽宁镇原隆村
【回放】2016年7月,习近平来到原隆村。这里是20年前习近平亲自提议福建和宁夏共同建设的生态移民点。他来到回族移民群众海国宝家中看望,并同村民代表交谈。他指出,移民搬迁是脱贫攻坚的一种有效方式。要总结推广典型经验,把移民搬迁脱贫工作做好。
【重访】“这两天我们微信朋友圈里都在转发习总书记的新年贺词,看到总书记这么记挂我们,心里别提多温暖了。”海国宝说。
由于在老家条件艰苦、生活困难,2012年海国宝一家搬迁到原隆村。如今,家中自来水、太阳能热水器、抽水马桶、汽车和各式家电一应俱全,客厅墙上正中央挂着习近平总书记和村民交谈时的照片。
海国宝告诉记者,总书记考察后,他们家的生活又有了新变化。“镇上组织了免费的技能培训,儿子和儿媳妇都参加了,现在找到了工作,两口子每个月拿6500元,家里年收入翻了一倍。”
“总书记时时牵挂着我们,真的太感动了。”当时也同总书记一起座谈的福宁村村民铁梅说,“请总书记放心,我们的生活正越过越好,将来肯定会更好。”
趟出路子,带全村人一起奔小康
【地点】江西井冈山市茅坪乡神山村
【回放】2016年2月,习近平来到神山村。在红军烈士后代左秀发家中,习近平对一家人立足本地资源、依靠竹木加工增收脱贫的做法给予肯定,祝他们生产的竹筒畅销。他指出,扶贫、脱贫的措施和工作一定要精准,要因户施策、因人施策,扶到点上、扶到根上,不能大而化之。
【重访】冬日的井冈山依然一片葱郁。驱车沿着拓宽的公路来到神山村,与一年前相比,这里又有一些新变化。
记者来到左秀发家中,左秀发的儿子左香云正在操作竹筒雕刻机。
“现在神山村的名气越来越大,生意也越来越好!”左香云乐呵呵地说,2016年,他又开发了一款新产品——神山竹酒,在竹筒内注入自家酿造的米酒,独具神山竹香。
“做竹筒,一根竹子卖50元;做竹酒,一根可以卖到250元。”他说,等他趟出了路子,全村人都能跟着他一起干!
总书记看望过的张成德家过去是神山村21户贫困户之一,2016年村里评选低保户,他主动放弃了参评资格。
张成德告诉记者,去年,他与打工回来的女儿一起搞起“成德农家宴”,短短几个月的营业额就达数万元,收入大幅增加。
“争当全国精准扶贫的‘排头兵’”
【地点】湖南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花垣县十八洞村
【回放】2013年11月,习近平来到十八洞村,他同村干部和村民代表围坐在一起,亲切地拉家常、话发展。习近平说:“发展是甩掉贫困帽子的总办法,贫困地区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把种什么、养什么、从哪里增收想明白,帮助乡亲们寻找脱贫致富的好路子。”
【重访】3年过去,当年的贫困村发生了巨变。走进十八洞村,从前3.5米宽的进村小路已变成6米宽的柏油马路,家家门口修了石板路,户户通了自来水,农网改造也已全部完成。
总书记到访过的施成富一家开办的农家乐如今生意红火。
79岁的施成富告诉记者,总书记来后不久,儿子施全友就结束多年在外打工的生活,回家开设了村里第一家农家乐“成富家厨房”。2015年,他家第一个成功脱贫。儿子也娶上了媳妇,结束了“大龄光棍”生活。
施全友75岁的老母亲龙德成,每晚都会守在电视前看新闻联播,看到有总书记镜头就特别高兴。“儿子知道我想看总书记,今年还给我买了一个大电视机!”
村支书龚海华告诉记者,十八洞村牢记总书记“不栽盆景,不搭风景”的告诫,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养殖、特色种植、苗绣加工、特色乡村游、劳务输出五大支柱产业。
“2016年我们村已经基本实现脱贫。2017年,我们要瞄准建设‘中国最美乡村’的总愿景,争当全国精准扶贫的‘排头兵’。”龚海华说。
“如果总书记再来,我一定拉他看看我家的新房”
【地点】河北省阜平县骆驼湾村
【回放】2012年12月,习近平来到骆驼湾村,他走进困难群众唐荣斌家、唐宗秀家看望,盘腿坐在炕上,同乡亲手拉手,详细询问他们一年下来有多少收入,粮食够不够吃……他强调,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帮助困难群众特别是革命老区、贫困地区的困难群众脱贫致富摆在更加突出位置。
【重访】“总书记来过之后村里变化太大了,你看看这街道和房子。”2017年第一天,记者来到骆驼湾村,总书记看望过的村民唐宗秀把记者让到了家里。
唐宗秀家有4亩多地,如今都流转了出去,每年能有三四千元的租金,加上老两口的低保和养老金,每年收入近万元,吃喝不愁。虽然唐宗秀每天吃点药,但医疗保险能报销一部分,剩下自费部分自己也能负担。
“我家原先住的房子,是山区里传统的石头房,听说已经100多年了。没想到这辈子还能住上这么宽敞明亮的房子。”唐宗秀说,“如果总书记再来,我一定拉他看看我家的新房。”
阜平县扶贫干部告诉记者,这几年阜平县脱贫工作有了很大进展,但产业基础依然薄弱,发展旅游仍面临基础设施配套不足等问题,今年将继续加快脱贫攻坚步伐。
精准脱贫暖心窝
【地点】安徽省金寨县花石乡大湾村
【回放】2016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沿着山路乘车1个小时,来到大湾村,走进陈泽申等村民家,详细察看住房和陈设,了解贫困程度、贫困原因。他指出,脱贫攻坚已进入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阶段,必须横下一条心来抓。
【重访】“今年能在新房里过春节了,多少年的梦想算是成真了。”66岁的陈泽申领着记者来到去年10月竣工的大湾安置点。
1月2日上午,村委会干部将安置房钥匙交到乡亲们手中。陈泽申家分得一套70平方米的新房。
而去年最让陈泽申开心的事,就是与他相依为命的孙子陈杰考上了大学。“扶贫先扶智,我这个孙子很争气,考上大学了。村书记帮我们申请了助学贷款,解决了孩子读书的大问题。”
2016年,金寨县确定了每一户贫困户的具体脱贫项目,脱贫路径更加精准。今年,全县将继续帮扶贫困户发展光伏、养殖、茶叶种植等产业增收,加快易地扶贫搬迁工作,争取春节前完成70%的贫困户迁入新居。
2016年是脱贫攻坚首战之年,全国有1000多万贫困人口实现了脱贫。目前我国仍有5000多万贫困人口,脱贫攻坚已到攻克最后堡垒的关键阶段,减贫成本更高,脱贫难度更大。
2017年是脱贫攻坚承上启下、全面突破的关键之年,我们期待,上下一心共同努力,啃下更多减贫“硬骨头”,让更多困难群众过上好日子。
2022-04-11 11:13:26
2022-08-11 08:18:08
2021-11-19 09:27:23
2022-06-16 16:10:23
2022-06-22 19:51:59
2022-05-25 08:39:20
2022-04-28 16:02:08
2022-09-22 12:34:39
2022-04-29 14:58:03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版权说明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中国产经网 Copyright © 2015 WWW.CNIEOL.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8025283号-2 地址:中国·北京市西城区月坛南街59号 联系电话:+86(0)10-68536889 E-mail:cnieol@cnieol.com
建议将IE版本升级到7.0以上版本兼容模式访问本站 且将分辨率调整到显示器最适宜状态 北京云邦创源科技有限公司提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