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兼程为和平
——记中国第15批赴黎巴嫩维和部队
5月26日清晨,中国第15批赴黎巴嫩维和部队第二梯队200名官兵乘机抵达昆明长水国际机场。至此,该批赴黎维和官兵全部顺利回国归建。
中国第15批赴黎维和部队编制410人,下辖多功能工兵、建筑工兵和医疗3支分队,自2016年5月部署至黎巴嫩南部任务区以来,他们出色完成扫雷排爆、工程建筑、医疗救治、人道主义援助等联合国赋予的各项任务,受到联合国官员、黎巴嫩政府和民众的高度评价。
高标准打造样板工程
“走出国门我们代表中国,不论面对何种艰险,都要对得起军装上的国旗。”手捧联黎部队为个人设置的最高荣誉“司令嘉奖”证书,多功能工兵分队四级军士长张勇铿锵有力地说。
2016年6月,多功能工兵分队部署到位不久,就接到建设联合国所有维和任务区最大综合射击场的任务。
面对“坚硬山岩难挖掘、人少机缺难提速、靠近雷场难展开、时间紧迫难调整”四大考验,分队党委科学筹划、严密组织,引导广大官兵不怕苦、勇担当。
“这是南黎地区和平的永久财富,我为有你们这样专业和敬业的维和部队而感到自豪!”经过45天的艰苦奋战,官兵们仅用规定工期的一半时间就高标准完成射击场施工任务,赢得联黎部队司令迈克尔·贝瑞的高度赞扬。
一年来,中国第15批赴黎维和部队先后赴马来西亚营、意大利营、加纳营等30余个点位,圆满完成掩体构筑、哨塔修建、T型墙吊装等80余项工程任务,做到了“样样出精品,件件是样板”。
联合国战略评估小组在对联黎部队军事能力的研究报告中特别指出:“中国工兵运用最强大、最专业的工程能力完成了最多的工程保障任务,具备全面的工程经验,拥有良好的声誉,是联黎部队主要的建筑维护力量。”
零误差栽设“和平之桩”
“蓝线”界桩被誉为“和平之桩”,由直径2米、高2米的混凝土底座和印有“UN”标识及经纬坐标的“蓝桶”组成,对标定黎以临时边界、维护南黎和平具有重要意义。
“如果‘蓝桶’栽设位置与规定坐标位置误差超过0.4厘米,就无法通过验收,甚至可能引发黎以冲突。”多功能工兵分队勤务保障连指导员张翔伍告诉记者,为减少误差,他们按照实地定点、地基加固、模具固定、分层填充的步骤浇筑混凝土底座,并创新运用“分层螺旋填充灌浆”栽桩,以确保定位零误差。中国第15批赴黎维和部队累计栽设界桩9个,数量居联黎部队之首。
刚刚部署到黎南部任务区,多功能工兵分队59名扫雷官兵仅用7个工作日,全员一次性通过包括探雷器使用、开辟通道、地雷销毁等13个课目、200多项内容的扫雷资质认证。随后,分队主动申请并顺利通过战场区域清排和爆炸物处理资质认证,成为联黎部队中唯一一支同时通过扫雷、排爆和战场区域清排3项资质认证的“大满贯”分队。
中国维和官兵进行扫雷作业。
一年来,多功能工兵分队官兵累计排除各类地雷及未爆物195枚,自身零伤亡。“今天,我们向全世界直接参与扫雷行动的人们表示赞赏,特别是中国扫雷官兵,我们非常愿意与你们合作!”2017年4月,在第12个“国际提高地雷意识和协助地雷行动日”之际,联合国驻黎巴嫩地雷行动协调中心主管亨利·莫兰德如是说。
播大爱赢得广泛赞誉
“中国医生,请救我……”2016年8月,一名患急性阑尾炎的病人被送到中国维和医疗分队。这名患者是印度尼西亚籍维和军人,为O型血Rh阴性,是世界上罕见的血型之一,极难找到相配血型为患者补充血液。凭借精湛的医术,中国军医避免了可能出现的意外出血。患者术后恢复良好,多次到医院表达感激之情。
同年11月,连日的干燥导致黎南部辛尼亚村的一处果园突发大火,香蕉林被火海吞噬,火势不断蔓延。接到求助电话后,多功能工兵分队官兵紧急出动,经过两个小时奋力扑救,成功控制了火情,为当地村民挽回了损失。
医疗援助、道路援建、防雷科普……一年来,中国赴黎维和官兵累计为任务区民众提供人道主义援助30余项,接诊联黎部队友军、当地民众9000余人次,以无私奉献和热情服务赢得了广泛赞誉。
回国前夕,中国第15批赴黎维和部队410名官兵全部被授予联合国“和平荣誉勋章”, 3名官兵被授予联黎部队“副司令嘉奖”,7名官兵被授予联黎部队最高个人荣誉“司令嘉奖”,指挥长蒲毅被黎国防部授予“银质勇气勋章”,多功能工兵分队荣膺联黎部队最高集体荣誉“司令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