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首页|收藏|搜索

您正在访问的是: 首页>权威发布

何立峰主任和张勇、宁吉喆副主任共同出席党的十九大新闻中心记者招待会

2017-10-23 11:42:56 来源:
责任编辑: 罗依



10月21日下午,国家发展改革委主任何立峰,副主任张勇、宁吉喆共同出席了党的十九大新闻中心记者招待会,围绕“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推进中国经济平稳健康可持续发展”这一主题,就媒体普遍关注的过去五年经济发展成就、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京津冀协同发展、中国经济发展模式、民间投资、粤港澳大湾区、去产能、高铁建设、污染防治、外资与国际产能合作、实体经济发展等问题,回答了中外记者提问。记者招待会由大会新闻发言人、国务院新闻办副主任郭卫民主持。近200家境内外媒体的300多名记者参加了记者招待会。中央电视台进行了视频直播,中国网进行了图文直播。



附:文字实录


  【主持人 郭卫民】女士们、先生们,记者朋友们,大家下午好。欢迎出席新闻中心举办的第四场中外记者招待会。今天下午我们请来了国家发展改革委党组书记、主任何立峰同志,副主任张勇同志,副主任宁吉喆同志,向大家介绍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推进中国经济平稳健康可持续发展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们感兴趣、关心的问题。我们在发布和回答的过程中采用同声传译,提问的时候用交互传译。下面请何主任作介绍。2017-10-21 14:58:31

  【何立峰】女士们、先生们,各位媒体朋友们大家下午好。各位朋友牺牲周六休息时间参加今天的记者会,敬业精神令我们钦佩。首先,我代表国家发改委,对新闻媒体和社会各界长期以来给予的关心、理解和支持,表示诚挚的谢意和由衷的敬意!2017-10-21 15:04:05

  【何立峰】最近这几天,全党全国都在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上所作的报告。我们深刻感受到,报告主题鲜明、思想深邃、内涵丰富,全面系统总结了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发生的历史性变革,深刻分析了当前世情国情党情的新变化,明确了今后一个时期党的历史使命。报告科学作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大政治判断;准确指出了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鲜明提出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14条基本方略。报告充分展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国家、对民族、对人民、对历史的厚重情怀和使命担当,是我们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令人备受鼓舞,催人激昂奋进。2017-10-21 15:05:14

  【何立峰】国家发改委是宏观调控和综合经济部门。十九大报告用了很大篇幅阐述经济工作,对十八大以来的经济社会发展成就进行了深入总结,对当前经济形势进行了深刻分析,对今后党领导经济工作的重点任务进行了科学部署,我们正在认真学习领会。回顾过去五年的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面对严峻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我们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认真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创新完善宏观调控,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等战略,统筹推进区域城乡协同协调发展,持续提升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扎实推进美丽中国建设,有力有序有效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可持续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具体可以从三方面看。2017-10-21 15:05:58

  【何立峰】从经济增长看,在全球经济艰难复苏的大背景下,过去4年我国经济年均增长7.2%,经济总量从2012年的54万亿元稳步增长到去年的74万亿元。今年以来,经济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趋势继续巩固,预计全年6.5%左右的预期增长目标将顺利实现,并能够争取更好的效果,今年底经济总量将超过80万亿元。几年来,我国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在世界主要国家中名列前茅,中国经济约占全球经济总量的15%,但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每年均超过30%,居世界第一位。2017-10-21 15:06:25

  【何立峰】从发展质量看,五年来我国经济结构不断调整优化,实现了需求结构“消费超过投资”、产业结构“三产超过二产”,最终消费和服务业对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进一步增强;今年前三季度,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64.5%,服务业占比达52.9%。区域发展格局不断重塑优化,新型城镇化扎实推进,2016年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57.35%。新旧动能有序转换,新技术新产业新模式新业态层出不穷。2016年我国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6.2%,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达1.55万亿元。2017-10-21 15:10:53

  【何立峰】从人民生活看,就业和脱贫两大关乎民生福祉的指标尤为亮眼。通过以创新创业促进就业,全国城镇新增就业人数连续4年保持在1300万人以上,今年前9个月又新增1097万人。脱贫攻坚战全面打响,4年脱贫5500多万人,今年将再减少1000万人以上,贫困发生率已下降到2016年底的4.5%,到今年底可望降到4%以下。同时,已基本完成580多万人的易地扶贫搬迁建设任务。纵观世界文明史,只有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才能取得如此伟大的卓越成就。2017-10-21 15:11:35

  【何立峰】事非经过不知难。五年来取得的这些辉煌成就,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科学决策的结果,是全国各族人民齐心协力、攻坚克难、撸起袖子加油干的结果。我们深刻感到,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紧紧抓住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从经济发展长周期和全球政治经济大背景出发,审时度势形成的经济政策框架,发挥了关键作用。包括:作出了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重大判断,解决了经济发展“怎么看”的问题;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明确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工作主线,解决了发展经济要“干什么”的问题;切实贯彻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坚持把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作为经济工作的方法论,解决了做好经济工作要“怎么干”的问题。从实践看,这套经济政策框架坚持问题导向与目标导向相统一,既重顶层设计又重具体操作,既立足当前又着眼长远,可以说是方案谋划科学合理,推动实施有力有序,社会反应积极热烈,矛盾化解波澜不惊,发展预期持续向好。2017-10-21 15:12:05

  【何立峰】五年来的实践充分证明,这套经济政策框架来源于实践,又有力指导了实践,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完善,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国化的最新发展成果,已成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做好新时代经济工作的根本遵循。

  与此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还面临着不少矛盾和挑战,需要认真加以解决和应对。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发生重大变化。要完成好党的十九大报告描绘的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2050年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宏伟蓝图,需要我们深入学习领会和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认真研究经济社会发展不同阶段、不同时段社会主要矛盾的新表现新情况新问题,深入分析原因,准确把握经济社会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不断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及时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努力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

  我先介绍这些,也算是对一些媒体记者朋友在十九大期间,通过大会新闻中心向参加十九大的发改委代表提出的采访题目和采访内容的一个回应。下面,我和我的同事愿意回答大家的提问。2017-10-21 15:13:08

  【郭卫民】谢谢何主任作简明扼要的介绍。下面我们开始提问,提问的时候请报一下所代表的新闻机构。2017-10-21 15:18:17

  【新华社记者】我的问题提给何立峰主任。何主任您好,过去五年来,一度有声音质疑中国经济会出现硬着陆,但事实上我们看到中国经济稳中有进,一枝独秀,作为宏观调控部门的负责人,您认为中国经济为什么行?从前三个季度的经济增速来看,很多媒体和机构评价说,中国经济企稳态势已经很明显了,甚至有观点认为,新的周期已经来临,请问您怎么看待这个问题?谢谢。2017-10-21 15:21:34

  【何立峰】谢谢。2012年以来全球经济在艰难复苏,但是中国经济一直保持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发展趋势。在稳的方面,有四方面特别突出:

  第一个稳,主要经济指标比较稳。从2013年—2016年,经济指标年均增长7.2%,今年一季度、上半年、前三季度经济增长率都是6.9%。从2012年54万亿人民币,到2016年经济总量到74.4万亿,按照这种趋势发展下去,预计今年全年超过80万亿,五年间增加20多万亿,平均每年增加4—5万多亿,今年有可能增加6万亿以上,相当于一个中等规模发达国家一年的经济总量,大概有8、9千亿美元。这非常不容易,经济增长幅度虽然由高速增长平稳过渡到中高速增长,但是经济增长的绝对量每年都比上一年有比较大的发展。2017-10-21 15:22:07

  【何立峰】第二个稳,物价比较稳定。这几年物价都是在2%左右,最高是2.6%,最低是1.4%,特别是农副产品价格比较稳定,这就让人民群众在这个过程中有比较强的、越来越大的获得感。物价稳定为经济发展营造了很好的发展环境,创造了很好的条件。

  第三个稳,是就业比较稳。从2012年就业大概1260多万人,到2013年开始超过了1300万,之后每年都是1300多万新的就业岗位,今年到9月份,刚才也给大家介绍了,已经实现了1097万人,估计到年底应该可以达到1300万人的就业岗位。五年加起来6500多万。要创造那么多新的岗位,如果没有经济比较平稳健康的发展,那是不可想象的。

  第四个稳,是稳定脱贫。我们每年都是1000多万人口的脱贫,贫困发生率今年年底可以降到4%以下。后面的工作量还非常巨大,但是从这五年来看,脱贫能够达到6000多万人的稳定脱贫,这也是非常不容易的。事非经过不知难,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付出了艰苦的努力。2017-10-21 15:30:24

  【何立峰】进的方面:第一,推进体制机制改革。习近平总书记在报告中提到,这几年推进的1500多项重大改革措施,都是啃硬骨头、过险滩,但是波澜不惊,而且成效好于预期。

  第二,“三去一降一补”取得了比较好的成绩。我们结合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推进了钢铁去产能、煤炭去产能,都是按照市场化、法治化的手段来稳步向前推进。目前为止,退出过剩钢铁产能已经超过1亿吨,煤炭产能超过了4亿吨,共分流安置职工100万余人,这也是非常不容易的。其他去和补的方面,都有很大的进展。2017-10-21 15:37:03

  【何立峰】第三,推进经济转型升级方面取得了明显进展。我们现在还有一大批的传统产业,但是这些传统产业已经不再是过去的传统企业了,是结合了技术创新、科技创新,在体制机制、产品和研发方面都有了脱胎换骨的改造,转型升级的速度大大加快,焕发了蓬勃的生机。新业态也蓬勃发展,像滴滴打车、共享单车,还有其他结合电子商务、电子信息发展起来的业态层出不穷。据说这次国庆长假期间,不少群众到国外旅游,他们觉得在国外很不适应,因为我们在国内是用手机支付、订票、订酒店、订餐。到了国外旅游,手机支付等没有那么方便了,这从侧面说明,新业态的发展大大方便了人民群众的生活,提高了人民群众生活的质量和水平。新产业层出不穷,据世界一些权威媒体报道,我们现在科技方面“独角兽”企业已经超过90家,占了全球大体上1/3左右,与现在“独角兽”企业最多的一些大国相比,我们仅仅比他们少几家而已,这充分说明了中国新科技产业、科技企业正在蓬勃发展,更说明了中国现在对经济发展创造的营商环境和对科技中小型企业发展环境的营造有了很大的提高。这为今后经济的平稳健康可持续发展夯实了很好的基础。2017-10-21 15:39:18

  【何立峰】这是中国五年经济包括今年以来持续健康发展的一个很重要的表现。为什么行呢?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已经给出了很鲜明的答案,首先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第二是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刚才我在介绍当中也已经谈到了,包括在经济方面有一整套的经济政策框架,都是奔着问题而来、朝着目标导向而去,在解决实际困难矛盾中形成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有力地指导了实践。2017-10-21 15:42:43

  【何立峰】第三,我们有强大的、优越的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办难事,像过去想办、办不成的大事,这些年都办成了,这是非常了不起的。

  第四,各级党委和政府有超强的执行力,我个人理解有两个方面:一是组织动员能力,二是贯彻落实能力。这激发了千百万群众的创业热情和激情,推动中国经济社会不断地向前发展。对未来我们是充满信心的。

  习近平总书记在报告中为我们描绘了宏伟的蓝图,到2020年我们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这个基础上,再经过15年左右的奋斗,我们将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在这个基础上,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我们有这个信心,也有这个能力。2017-10-21 15:48:01

  【香港大公文汇传媒集团记者】刚才何主任提到,十九大报告给出一个十分重大的判断,当前我国的社会主要矛盾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我们想问,如何理解这个判断,同时如何化解新的矛盾?谢谢。2017-10-21 15:50:42

  【何立峰】谢谢。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作出了我们国家已经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重大的政治判断,相应的,我们社会的主要矛盾也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个矛盾变化是带有全局性、历史性的变化,对我们党和国家的许多方面都提出了新的要求。我们现在正在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十九大报告精神,要深刻分析在不同时段、不同阶段,社会矛盾有什么样的变化。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用了很大的篇幅阐述了目前我们在发展不平衡、不充分方面还存在着六大主要问题、矛盾,包括经济、民生、社会治理等各个方面。其中在经济方面,他深刻指出了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之间的问题、矛盾,包括发展的质量和效益还不高,创新能力还不够强,实体经济水平还有待提升,生态环境建设还任重道远,等等。

  我们要紧紧围绕这些问题在不同时段、不同阶段的表现形式,深入研究深层次原因,及时提出应对之策和解决方案,通过认真组织实施逐一加以解决。我们相信通过解决这些矛盾问题,一定会促进经济发展更好地满足不同时段、不同阶段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谢谢。2017-10-21 15:51:08

  【中央电视台中国国际电视台记者】我想问一个有关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问题。我们知道,今年4月份的时候,雄安新区正式成立了,前不久《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2035年)》正式对外公布了,请问何主任,雄安新区和北京城市副中心的进展到底如何了?另外,我们看到十九大报告中也对京津冀协同发展作出了新的部署,接下去京津冀协同发展还会有什么样大的动作?谢谢。2017-10-21 16:10:34

  【何立峰】你提的三个问题,我倒过来回答一下,因为雄安新区和北京城市副中心的建设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很重要的组成部分。

  2013年总书记提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命题,到2014年2月26日组织召开了北京、天津、河北三省市党政主要领导出席的座谈会,提出了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国家战略。几年来,这个战略在有力、有序、有效的实施,特别在三大重点领域率先突破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交通方面,打通了一批“断头路”,一批“瓶颈路”,加起来超过800公里。产业升级和转移方面,有了很大的发展,北京转移了一批不适合北京发展,就是我们所说的非首都功能但是还比较优质的企业项目,转移到天津和河北,实现了协调性更好的发展。还有就是生态环保方面有了很大的进展,包括在环北京周围绿化,那是大大的加强了,不是一般的加强。对于处置像燃烧散煤为主要的治理污染,打响“蓝天保卫战”方面取得了很大的实际成效,同时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其他方面,在民生方面,包括在教育、医疗、卫生等等方面都有了很长足的发展,所以京津冀协同发展目前进展和成果确实超出我们原来的预期。

  作为京津冀协同发展很重要的一个任务,就是要围绕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这个“牛鼻子”,所以围绕牵住这个“牛鼻子”,北京城市副中心加快了它的建设,最近党中央国务院已经批复北京城市总体规划。北京城市副中心主要是在通州,通州的总体规划正在紧锣密鼓的重新在对接、衔接北京城市总体规划。与此相适应的,在通州附近,包括河北的廊坊北三县,以及北京新机场和涿州等等,这些环北京东南边的区域规划都和北京市的整体规划相衔接,有了这个顶层设计,在北京周边的建设发展都更加有序,更有实际的成效。

  作为北京城市副中心这一期的建设,主要是为了围绕行政事业机关集中办公区域建设来进行,经过这几年的努力,主要部分已经基本建成。按照计划今年年底,北京市级各大机关和部分市属行政部门将率先启动搬迁,这就会给整个社会发出一个强烈的信号,在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方面迈出了实质性的、大的步伐。所以,对今后严控新增非首都功能,有序疏解非首都功能的存量,将会更加有力、有序、有效的向前推进。

  作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作为要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的一个重要载体,今年4月1日,党中央、国务院对社会公布设立雄安新区,这个地方主要是在离保定30公里的地方,在雄县、安新、容城三个县和周边的一些地区,总面积约2000平方公里,启动区面积是20到30平方公里左右,起步区面积是100平方公里。几个月以来,雄安新区的规划建设有了积极的、大踏步的进展,我觉得有四个方面的突出表现:

  一是组建了高效、精干的雄安新区党工委管委会,现在在卓有成效的开展工作。

  二是组织了300多个来自国内外的顶尖专家,12个团队对雄安新区整体规划和起步区、启动区的规划进行了规划和设计,按照世界眼光、国际标准、中国特色、高点定位总要求来进行总体的规划、谋划,这就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所说的要高起点规划。这个规划现在据我了解,已经进入到攻坚阶段,在反复的修改,反复的打磨。规划审议通过以后,我们要坚决按照总书记说的高标准建设,扎实有效稳步地推进雄安新区的建设。

  三是构建雄安新区相应政策框架,目前由国家发改委会同相关部门和河北方面,正在紧锣密鼓的进行当中,待雄安新区规划审议通过后,同步出台,并稳步推进实施。

  四是从目前情况来看,与雄安新区的规划不发生矛盾,能够看得清、看得准的一些项目正在有条不紊的向前推进。比如成片成规模的植树造林,现在已经开始。再有就是北京到雄安新区的高铁,北京经新机场到雄安新区的高铁,目前正在抓紧前期工作,我们力争尽快开工建设。我们相信雄安新区按照现在的进展会稳步推进、久久为功。我们要把总书记提出的要求贯彻好、落实好,高标准建设好雄安新区。谢谢。2017-10-21 16:11:16

  【新华电视网记者】我的问题是关于中国的经济发展模式,中国近年来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得到了国际社会的认可,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认可,您认为中国的模式是否值得其他国家借鉴?2017-10-21 16:16:03

  【何立峰】这个问题我想请宁吉喆副主任回答。2017-10-21 16:17:10

  【宁吉喆】你这个问题提得很有水平。正像刚才何主任也介绍了,最近五年,我国经济建设在改革开放30多年来的基础上,又取得了新的重大成就。这些成就都是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取得的。改革开放近40年来,我们从计划经济到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到有计划的市场经济,再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同时我们扩大对外开放,同世界各国进行互惠互利的往来。我们还采取了一系列符合中国国情的政策措施,使得广大亿万人民发展经济、改善生活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得到极大提高。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进行了科学总结。我们将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把中国的事情办好,同时也将进一步扩大开放,与世界各国和平发展、互利共赢。

  当前整个世界大的趋势仍然是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性,还有社会信息化,这个趋势并没有改变,世界各国都有自己的国情,有自己的文化,从自己的国情出发,寻求发展经济、改善民生,这是世界利益的共同点。

  中国探索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们从中国国情出发的,为世界提供了一种中国方案,供世界其他国家发展经济、改善民生借鉴。有的发展中国家从低收入国家到中等收入国家迈进,可以作为一种借鉴。习近平总书记在报告中也提出,要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相信世界各国在相互的合作发展中,能够相互借鉴。我们也愿意介绍中国在发展中的一些经验和做法。谢谢。2017-10-21 16:17:29

  【主持人 郭卫民】可以相互学习借鉴。下面接着提问。2017-10-21 16:25:19

  【中国网记者】从前三季度数据来看,当前投资增速较为疲软,不少市场主体反映民营企业投资的意愿不强,请问三位发布人对此怎么看?另外,十九大以后,有没有一些新的举措来促进民间投资,提振民间投资信心,激发投资活力?谢谢。2017-10-21 16:25:37

  【张勇】谢谢你的提问。固定资产投资对我们国家经济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十一黄金周我看统计数据8天时间7亿多人出外旅游,高铁达到2万多公里,有这么好的基础设施,才能够为这么多人在集中这么短的时间内出行提供保障。因此,对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们固定资产投资对于我们促进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从1—9月份的数据看,整个固定资产投资是45.85万亿,同比增长了7.5%,比前8个回落了0.3个百分点,但比上个月收窄了0.2个百分点,其中应该说基础设施投资还是在平稳的、高位上增长,同时房地产是相对处于一个平稳增长的状态。这里面亮点,是我们高技术制造业的投资、技术改造投资都呈现了快速的增长,民间投资和制造业整体投资有所回落。2017-10-21 16:26:03

  【张勇】对记者提出的疲软问题,我想还是得一分为二,客观讲,我们国家进行30多年的大规模的建设,我们的基础设施包括产业、物质基础、装备,都得到了很大改善和完善。应该说,我们过去的投资高速在20几、10几的增长时段,我想在今后恐怕会相对的进入一个高中速的增长。过去可能大家如果注意的话,到城市去看,塔吊遍地都是,我出差到一个省会城市,我看到都是塔吊,我问当地的同志,他说我们这个城市大概树起来的塔吊1万个,比许多国家加起来的总和都多。

  现在大家再到城市去看,特别是这些大中城市看,这种现象已经少有了,这反映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得到了很好的发展。与此同时,我们的投资结构得到比较好的改善,在短板上着力,特别是高技术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这次十九大总书记的报告中还专门列举了我们的天宫、蛟龙、大飞机,科技成果相继问世。同时高速铁路自有知识产权,应该说也在不断地攻克这些难关。固定资产投资总体上保持一个合理的区间,但确实还存在很多问题,比如政府投资的有效性和精准性不高。民间投资的门槛还有障碍,包括PPP推行的模式当中,如何进一步怎么把它更加便利,同时还有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的问题都需要进一步加力。2017-10-21 16:26:19

  【张勇】因此,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专门提到要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发挥投资对优化供给结构的关键性作用,我们要按照十九大的精神,以问题为导向,进一步发挥出投资在促进经济增长当中的重要作用。

  民间投资是社会一直高度关注的问题,应该说,我们的民间投资特别是改革开放这些年得到了快速增长,民营经济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我们这五年期间,民间投资整个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例一直在60%以上,最高的时候达到了65.4%,1—9月份有所回落,现在大概是60.5%的水平。应该说,民营经济容纳了80%的就业,提供了60%的GDP,50%的税收,同时我们现在境外投资的70%来自于民营企业的投资,应该说,民营企业现在已经成为整个国民经济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于民营企业特别是民间投资有所放缓,我想,它和刚才讲的整个全社会投资的放缓有一定的关系,同时还有自己的一些特性,因为民间投资集中的领域主要一个是制造业,一个是房地产产业。对这两个产业相对来说,确实现在比较弱,制造业涉及转型升级,房地产涉及到去库存,还有一个要素土地供应问题,因此,相对比较弱一些,具有它的客观性。2017-10-21 16:27:30

  【张勇】但是从总体上看,民间投资还是保持了一个平稳的、持续的增长态势,今年1—9月份,民间投资增长是6%,相比去年来说,快了3.5个百分点。2016年1—7月和1—8月更低,民间投资只有2.1%,现在是达到了6%,应该说处在一个企稳发展的态势上。

  当然,对于十九大也提出了要支持民营企业发展,要激发各类市场主体的活力。进一步促进民间投资,也是我们工作的重点,特别是我们要解决现在反映比较多的问题,第一,不能投的问题,就是门槛的问题。我们要通过简政放权,进一步降低门槛,特别是制定负面清单,使市场更加透明,民营企业自主决策权更大。2017-10-21 16:29:31

  【张勇】第二,不愿意投的问题。现在我们正在会同相关部门抓紧建设政府信息平台,特别是诚信体系,包括政府同样要讲诚信,签订的合同就要遵守合同,保护民营企业的合法权益。

  第三,不敢投的问题。我们要加大这方面的督查,同时要保护知识产权,要培育企业家。

  最后,还有一个往哪儿投的问题。为什么现在制造业投资增速相对比较低,就是在转型期确实需要找到新的增长点,我想这个也是政府的责任,我们要加强政策的引导,特别是像轨道交通,这次国办专门发了一个文件,就是促进激发民间投资活力的一个文件,其中有一条就是对于投向哪里,我们想进一步引导民间投资投向产业链长的、增长前景好的这些领域上。

  总之,我们要按照十九大报告的精神,加大工作力度,把民间投资、民营企业的活力进一步激发,使他们发挥出更大的作用。谢谢。2017-10-21 16:37:20

  【香港经济导报记者】粤港澳大湾区国家战略自提出以后,一直是各界关注的焦点,请问该战略对港澳地区的发展有哪些具体的意义?另外,大湾区仍存在一些经济发展不平衡、政治经济制度复杂多样等问题,请问中央政府如何看待这些问题,并解决这些问题?2017-10-21 16:40:29

  【何立峰】谢谢。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香港、澳门发展同内地发展紧密相连,所以在今年的7月1日,庆祝香港回归祖国20周年的系列活动中,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见证了国家发改委、广东省人民政府、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四家联合签署建设粤港澳大湾区的框架协议。我理解为什么要推进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因为意义比较重大。

  第一,通过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来支持香港、澳门进一步融入到国家发展的大局当中,并且在这个过程中,更好的促进香港的发展、澳门的发展,包括广东,特别是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发展,从而更好的造福香港同胞、澳门同胞,提高珠三角地区的经济竞争能力和公共服务水平。

  第二,粤港澳大湾区包括广东省的九个市,广州、深圳、东莞、珠海等等,加上香港、澳门在内,一共有56000平方公里,约有6800多万人,去年经济总量已经将近10万亿人民币,大约相当于14000亿美元。与世界上著名的几个大湾区,包括东京湾大湾区、旧金山大湾区、纽约大湾区,都可以比肩的。通过大湾区的建设,打造世界级城市群。就不是简单的“9+2=11”,应该说9+2大于11,可以起到这种叠加或者乘数效应。因为这个区域的经济规模、经济总量,背后隐喻的就是它有非常丰富的人才资源,还有比较雄厚的物质基础,包括比较发达的交通网络,与国内、国外经济交往密切。所以,它的发展前景是非常可期的,互相之间又优势互补,这就为大湾区的建设提供了客观的可能。

  所以,7月1日签署框架协议以后,我们大湾区的建设加快了实质性的步伐,一个是由国家发改委牵头会同有关部门和广东、香港、澳门,正在加快编制粤港澳大湾区的规划,这个规划将为未来大湾区的建设提供一个遵循,提供一个蓝图。这项工作正在紧锣密鼓的进行,目前已经形成初稿,正在抓紧征求意见。我们要抓紧汇集各方面的意见,进一步修改,如果香港记者朋友有什么好的意见建议,也可以给发改委提出来,我们专门有一个工作专班,会充分的吸纳,现在用时髦的话叫“开门编规划”,我们现在也会不断吸收各方面意见,力求把这个规划编制的更加科学、更加合理、更可操作,今后实施起来,能够像润物无声那样悄悄的,又比较扎实有效的开展起来。

  跟这个规划不矛盾的第二个事情,就是推进科技创新。因为,深圳、广州、珠三角的其他几个城市跟香港、澳门原来的经济关系、科技合作就比较密切。像无人机、电子信息,包括新的产业业态等等,这些都有很好的基础。所以他们在原有的基础上,通过落实大湾区建设框架协议的内容,积极沟通协商,把它变成具体的一些项目,正在抓紧落实,现在已经开始取得比较好的效应。

  我想,随着这种进程的加快,大湾区应该会成为很重要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并且这个区域比较广阔,包括大湾区周边都还有很多发展的空间,所以研发、生产、制造、营销、再研发,这种循环会在这里得到比较快的进展。我们充满信心,并且通过科技的创新,包括体制机制创新,会成为中国未来发展新的经济增长极,发展的速度、发展的质量、发展过程中的效率和公平,还有可持续方面,应该都会走在前列。

  另外就是大湾区当中的互联互通,除了通信的互联之外,水路电气,尤其在交通方面的动作力度越来越大,大家都晓得的港珠澳大桥,按照现在的进展正在加速进行,争取在今年年底基本具备通车条件,不仅仅是道路通车,还要出台政策,方便汽车的来往、人员之间的来往,这就牵扯到另一个正在抓紧进行的工作,就是如何促进人员、资金以及其他市场要素流动更加便利化,我们正在研究相关的政策,比如通关的政策,还有其他方面的一些政策。

  我想只要大家有了这个明确的方向,而且在十九大报告中非常明确的提出了要求,通过各个方面包括国家层面,包括广东方面,香港方面,澳门方面共同努力,一定能够把大湾区建设的更好,为我国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2035年基本实现现代化、本世纪中叶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做出大湾区应有的贡献。谢谢。2017-10-21 16:41:05

  【中国冶金报记者】我想请问何主任,我国钢铁行业自2015年来就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巨大的成就。下一步国家发改委还将出台哪些政策,继续深化钢铁行业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升钢铁行业的竞争力,采取哪些措施来防范地条钢的死灰复燃?谢谢。2017-10-21 17:06:42

  【何立峰】刚才,我在介绍当中已经介绍了一下,就是这两年通过市场化、法治化的手段,我们已经累积退出超过1亿吨钢铁过剩产能,现在正在巩固成果,包括地条钢已经全部出清,下一步如何巩固这个成果?更好的、更高质量的发展钢铁行业,宁吉喆副主任正在带领我们的团队进行深入的研究,请他进一步介绍。2017-10-21 17:08:33

  【宁吉喆】因为这个钢铁行业在我们国家有特别重要的位置,当年曾经是“以钢为纲”,改革开放以后,我国钢铁行业在体制机制创新、技术创新上不断地取得新进步,在做大上有了很大的进展,应该说满足了现代化建设对钢铁的需求,现在钢铁的表观消费量一年超过7亿吨。我们在发展过程中,也确实存在着一些过剩产能的问题。那么,这几年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首要任务是去产能,钢铁行业去产能超过1亿吨,特别是出清了地条钢。去产能的任务还要继续推进,特别是要防止违规违法产能死灰复燃。同时,目前我们整个钢铁的产能还是有相当的数量,我们要使供给与需求相匹配,坚定不移的继续去产能。

  党的十九大报告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求继续推进“三去一降一补”,同时还提出了要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加强技术创新、技术进步,使得先进的供给能够满足现在还满足不了的需求。就是说,我们的钢铁产能虽然大,但是实际上每年还要进口一千多万吨。这些都是我们努力的方向,通过加强技术改造,通过企业的兼并重组,通过提高质量,百尺竿头再进一步,把中国的钢铁工业由大做强。应该说,现在的技术水平、环保水平已经达到了世界相当的水准了,但我们还要在十九大精神的引领下,继续振奋精神,加快改革创新,使得钢铁工业更好的适应国内现代化的建设需求,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的需要。谢谢。2017-10-21 17:10:21

  【人民铁道报记者】因为众所周知,十八大以来,我国的高铁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效,高铁网络的规模和运输速度现在都居世界第一位,我的问题是请问发改委,下一步我们国家在推进高铁发展方面,还有哪些规划和哪些具体的举措?谢谢。2017-10-21 17:13:58

  【何立峰】谢谢。中国的高铁刚才正像您所说的,已经是总的通车里程的世界第一,应该是超过2.2万公里。跟这个相适应的就是高铁的包括从路基一直到铁路,包括从车头到车厢,包括到一整套的整个装备水平、运行管理水平,都达到了世界一流的水平。所以,这方面我们将在未来的发展当中,作为进一步的往前推动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具体的相关一些政策,我们也正在会同交通部、会同铁路总公司正在深入研究,估计今后每年都还会有一批高铁在建,会每年有一批高铁通车,更好的满足和服务于人民出行的客观需要。

  刚才,张勇副主任回答相关问题的时候说到,今年国庆出行旅游的人数超过7亿,那是在全球来说不可想象。高铁包括普通铁路,主要是高铁为主,长假期间每天客运量超过1500万人次,那是在全球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可想象。所以,从补短板这方面的情况,客观需求出发,我们下一步对高铁的建设还会倾注更多的关注。我们同时要结合共建“一带一路”,把高铁的技术、高铁的标准、高铁装备水平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共商,有需要我们共建,推进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设,造福于沿线国家和人民。谢谢。2017-10-21 17:15:04

  【路透社记者】这次冬季大气污染的治理对四季度的GDP的增长率,还有明年比如一季度的经济增长会不会有什么影响?谢谢。2017-10-21 17:23:31

  【何立峰】这个问题请张勇副主任回答。2017-10-21 17:28:45

  【张勇】对大气污染的治理、环境质量的改善,中央是高度重视的,我们这五年来,先后出了大气十条、水十条和土壤十条,对大气污染的治理也是人民群众的期盼。总书记在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一系列重要讲话中都专门提到了,其中包括“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因此,我想我们的发展理念、发展的思想就是以人民为中心。所以,治理大气污染是当务之急,国家有一个专门的机制,具体由环保部牵头,当然相关部门要积极配合,做好工作。

  应该说,这些年经过持续的努力,在污染减排方面还是取得了积极的成效。比如我们现在单位GDP能耗这五年累计下降了20.9%,二氧化碳排放累计也是持续的下降,通过节能减少的能源消耗折合成标准煤大概10亿多吨。但是,确实还需要持续的加力。当然,治理大气、治理污染,会要求一些高污染的企业实行一定的治理措施,就企业本身来说,肯定是会影响一定的效益。但是,对全局来说,对我们更好的去加快生态文明建设来说,是必须的。因此,我们想在这些方面,还是要加以区分。特别对于这些企业的治理,对整个国家经济增长的影响不会很大,我们这几年无论在电力行业,还是在一些高排放的行业,都在持续加大治理力度。我们有硬性的考核指标,下达给各个省,而且每个年度都要进行评价考核。实际上这些年企业像电厂的污染减排水平,应该说越来越先进了。随着力度的逐渐加大,我们蓝天应该会越来越多。生态文明建设对于经济的发展是一个正相关的作用。2017-10-21 17:28:58

  【中国新闻社中国新闻网记者】我有一个问题,现在社会上一些声音,中国出现了外资的撤离潮,而且也有一些外资在抱怨说在中国吸引外资的环境也发生了一些变化,请问领导们对这个问题有什么看法。同时,我们是不是在严控国外投资。还有国际产能合作有没有什么举措,促进在国际产能合作中达到的互利共赢?谢谢。2017-10-21 17:29:28

  【何立峰】这个问题请宁吉喆副主任回答。2017-10-21 17:30:18

  【宁吉喆】好的,你的这个问题是三个问题,利用外资、对外投资、国际产能合作,这都是对外开放问题,国家发改委在对外开放上也有重要的职责。我首先要说的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对外开放。2015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就作出了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重大决策,要求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促创新,逐步建设开放型的经济强国。今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亲自主持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会议,要求改善投资和市场环境,扩大对外开放,就是你刚才提到的投资环境和市场环境的问题。应该说,中国的投资环境这么多年在不断地改善,中国对外开放的政策也是坚持不变的,特别这次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门,只会越开越大,利用外资会更加开放,更加公平,更加便利。

  近年来,中国吸引外资一直居世界前列。今年1—9月份,中国利用外资921亿美元,保持了一个较大的规模。尽管这样,我们还是要在改善营商环境方面做更大的努力,因为外资企业在发展当中还是面临一些困难和问题。

  为此,国务院今年两次就利用外资问题出台了专门的文件。一个就是国务院关于扩大开放积极利用外资的若干措施,一个是国务院关于促进外资增长的若干措施。应该说这么多年来,就利用外资在一年之内下两个文件,充分表明中国政府重视改善利用外资环境的决心和措施是有力的。

  下一步要全面实行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的管理制度,大幅度放宽市场准入,这是在放宽准入方面来改善营商环境。在公平竞争方面,对外资企业在准入后也要实行国民待遇。凡是在我国境内注册的企业,都一视同仁,平等对待。在投资便利化方面,我们坚持实行备案制为主的外资管理新模式,目前96%以上的外商投资实行属地化备案管理。有些地方还在探索深化改革,从全局上进一步提高投资的便利化。相信通过这些努力,中国会有更加公平、合理、有效的投资和经营环境。

  在对外投资方面,中国坚持“引进来”、“走出去”相结合,支持有条件的企业“走出去”实现合作共赢,这是没有改变的。到2016年底,我国累计对外投资1.36万亿美元,在境外设立企业3.72万家,2016年投资额1962亿美元,居世界第二位,存量居世界第六位。十九大报告就对外投资也提出了明确要求,要创新对外投资方式,形成面向全球的贸易、投融资和生产服务网络。在对外投资发展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引导企业规范有效地开展对外投资经营。今年8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引导和规范境外投资方向的指导意见,更好的引导和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开展真实合规的对外投资活动,防范和应对境外投资遇到的各种风险。同时,我们还在积极推进境外投资条例的立法工作,促进境外投资持续健康发展。前三季度中国非金融类对外投资780亿美元,降幅在收窄,结构趋于优化,房地产、体育和娱乐业对外投资没有新增项目。

  最后,我们将按照十九大报告的要求,促进国际产能合作。原则是企业主体、市场导向、国际惯例、政府引导,充分发挥我国和有关国家的各自优势,实现互利共赢。我们将从以下几方面做好国际产能合作:

  一是要健全保障机制,目前我国已与36个国家建立了产能与投资合作机制,还要继续增加和完善,我们与法国、德国等发达国家也建立了第三方市场合作机制,与东盟等区域组织开展了多边产能合作。下一步要在这个基础上进一步沟通政策,帮助企业对接需求,推动项目落地。

  二是要创新服务方式。推动创新国际化的投融资模式,发挥产能合作基金等金融平台作用,为企业开展国际产能合作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三是要提供引导和规范。继续鼓励企业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和国际产能合作,融入全球产业链和价值链,同时引导企业遵守所在国的法律法规,履行社会责任,增强风险意识,实现互利共赢,共同发展。

  最后,要抓好合作的落实。与有关国家进一步加强沟通,落实已经签署的各项合作文件,健全多方协作平台,推进有关协定的谈判,争取达成早期收获,造福于合作各方的人民。

  谢谢你的问题。2017-10-21 17:30:36

  【郭卫民】因为时间关系,我们安排最后一个问题。2017-10-21 17:32:20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两微一端】最近几年,以制造业为代表的实体经济的发展还是面临着一定的下行的压力,或者说面临着一定的困难,大量的资金从实体部门抽离,这又进一步加剧了实体经济的下行压力。我的问题是,我们当前对资本的脱实向虚的现象怎么看,下一步有什么样的举措去解决这个问题?谢谢。2017-10-21 17:32:48

  【何立峰】这个问题请张勇副主任回答。2017-10-21 17:35:38

  【张勇】谢谢你的提问。你说的这个问题,确实是客观存在的。这几年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同时在国内外市场相对疲软,实体经济盈利能力下降的背景下,社会资本出现了脱实向虚,企业也出现了弃实投虚的现象。当然,这种现象确实对于我们的结构调整,对于产业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带来了一定的不利的影响。本身来说,企业作为市场主体,哪里收益更高,就会流向哪里,现在虚拟经济收益更好,就可能往这方面偏的多一些。但是总体上来说,虽然有脱实向虚的现象,但实体经济发展还是持续稳定的。

  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高度重视这个问题,特别强调了要建立现代化经济体系,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要放在实体经济上,把努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作为主攻方向,为我们下一步引导社会资本,向实体经济聚力发力指明了方向。因为经济能够走到今天,基础就是依靠实体经济的发展。

  这几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按照中央的部署,我们始终把振兴实体经济作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一个主要任务,这些年应该说在这方面,我们一直在努力,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包括产业升级、制造业振兴、稳定市场预期,总书记在报告中讲到的蛟龙、大飞机等科技成果的问世,这些都是各部门、各地区在落实中央振兴实体经济、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所取得的成果。但是,要把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还要坚持问题导向,着力解决投资效益不高、供给质量不高等问题。

  要按照十九大的精神,采取更有力的措施,应该在几个方面着力:一是补齐发展短板,增加有效供给。补齐发展短板,既有硬件,又有软件,硬件就是要加快推进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软件就是加强认证、认可、标准等体系建设。

  二是推进简政放权,减轻企业负担。今年国务院下了很大的气力,减税降费要达到1万亿,目的就是激发企业的活力,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让企业在市场的大环境下更愿意在实体经济上聚力、发力。

  三是实施创新驱动,转换发展动能。创新是第一动力,要培育良好的创新生态,提高创新要素对实体经济的贡献率。还有“双创”,应该说这几年是如火如荼, 记者朋友可能都去看过,现在每个地方都有创业园,一些大学生、很多进城务工返乡人员创业,确实迸发着创新的活力。这方面,我们要进一步加大支持力度。

  四是化解过剩产能,优化存量资源配置。何主任刚才专门讲到钢铁问题,这些年大规模的投资建设,确实解决了过去长期没有解决的问题,包括道路问题、交通问题、生产能力不足的问题,但现在又带来了新的问题,生产能力出现过剩了,比如煤炭、钢铁。在这方面,恐怕也要采取市场化、法制化手段化解过剩产能,使存量资源更加优化,提高配置效率。

  最后,还要完善包括金融服务、政府服务等在内的支持实体经济服务体系,使实体经济发展更加方便、更有效率,也为我们整个经济社会的发展奠定更好基础。谢谢。2017-10-21 17:35:58

  【郭卫民】有不少记者一直在举手,因为时间关系,不能再安排提问了,很抱歉,欢迎大家出席以后的发布会和集体采访,今天记者招待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2017-10-21 17:36:30


最新文章

中国产经网 Copyright © 2015 WWW.CNIEOL.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8025283号-2 地址:中国·北京市西城区月坛南街59号 联系电话:+86(0)10-68536889 E-mail:cnieol@cnieol.com

建议将IE版本升级到7.0以上版本兼容模式访问本站 且将分辨率调整到显示器最适宜状态 北京云邦创源科技有限公司提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