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首页|收藏|搜索

您正在访问的是: 首页>能源

让科技更好造福人类

2019-10-18 12:47:38 来源:
责任编辑: 罗依

  时值十月,秋高气爽。10月16日,首届世界科技与发展论坛、2019年世界公众科学素质促进大会在北京会议中心开幕。同期,国际科学理事会执委会会议也首次在中国召开,三会同期、一体举办,成为当前国际科技人文交流的盛事。一系列活动,汇聚了全球科技领军人物的智慧,凝聚开放包容、合作交流的共识,助力科技更好造福人类。

  分享最新科研成果 共商全球科技治理

  “如何预防并阻断新发传染病的大规模流行?”“如何有效解决跨界空气、水和土壤的污染?”……在首届世界科技与发展论坛上,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研究员蔡荣根与荷兰爱思唯尔(Elsevier)出版集团高级副总裁安妮·基特森一道,向全球发布了2019年度人类社会发展十大科学问题。这些全球性的严峻挑战,让与会专家感到了携手合作的紧迫。

  聚焦人类社会关切,是本届论坛的显著特点。论坛以“科学·技术·发展”为主题,来自18个国家和地区的约400名专家学者和企业家代表,共聚一堂,融通智慧,分享最新科研成果,共商共议全球科技治理经验。

  信息技术深刻改变了人类生活,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的代表,如何推进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成为论坛的一个焦点。与会专家表示,人工智能正在将人类社会带入智能时代,但要让人工智能应用落地,需要联合全球的智慧和力量。

  论坛发布了飞桨产业级深度学习开源开放平台。百度首席技术官王海峰介绍,该平台提供了完备的框架、工具和服务,有助于广大开发者和企业利用工具化、平台化的方式降低深度学习应用门槛,百度期待与全球广大开发者携手,为推动产业智能化做贡献。

  “科技应该是共享的,最新科技应用得越多、越广,就能造福更多的人,就越有价值。”加拿大土木工程学会国际合作委员会主席黄津辉说,中国研发了埃博拉疫苗,借助疫苗生产平台,加拿大生产了这种疫苗,许多非洲人民因这种合作而受益,这是国际科技合作的一个典范。

  这是一个多元开放的对话平台,不仅有专业的科学讨论,“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科学技术与教育文化”“青年科学家与中小企业成长”等多项议题同样精彩纷呈。科学与技术、科技与工程、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融合共生、协同发展的理念深入到与会者心中。

  中国科协相关负责人介绍,本届论坛旨在促进各国科学家、教育家和企业家携手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挑战,为世界可持续发展和人类文明福祉贡献智慧力量。为此,我们还将建立国际科学问题库和国际合作交流人才库,完善与世界著名科学院、重要科技组织的长期合作机制。

  提升公众科学素质 促进科学成果共享

  厚植沃土,才能百花齐放。科学普及是孕育科技创新的社会根基。

  2019年世界公众科学素质促进大会以“科学素质促进与可持续发展”为主题,共有来自5个国际组织,28个国家、35个国别科技组织的600多位中外嘉宾,围绕提升公民科学素质、加强科学素质合作、科学教育与可持续发展等话题进行了深入研讨。

  会上,国际科学理事会主席达亚·瑞迪的报告《科学素质与科学的公共价值》引起了专家的强烈共鸣。英国皇家学会会士科林·布莱克莫尔表示,现在科学家越来越意识到有责任,也有必要向公众传播科学知识,通过向公众普及研究成果,提升人们的科学素养,从而实现与科学研究的良性互动。

  会场外,“希望之光——中国西部和贫困地区公民科学素质建设”展览引来与会中外专家驻足参观。西藏建成了世界海拔最高的天文科普教育基地——“阿里天文台科普站”;流动科技馆走进中国漠河市;科普大篷车驶上新疆雪域高原……

  图文并茂的展板、形象生动的视频,展示了我国在西部及贫困地区提升公民科学素质的工作。

  中国科协有关负责人介绍,受限于地理位置、经济发展情况、公民文化水平等诸多因素,我国西部及贫困地区公民科学素质水平相对较低。为解决科学素质不平衡现象,近年来,我国坚持科技为民服务,逐渐摸索出一套“以人民为中心、政府推动、全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特别关注经济欠发达地区,以及重点人群的科学素质提升,建立了一套服务各地区、各类人群的公众科学素质的长效机制,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我国提升公民科学素质的工作依然任重道远。”该负责人呼吁,应对气候变化、环境污染等人类面临的全球性挑战,消弭科学素质鸿沟,实现世界共同繁荣,需要各国携手合作,提升公众科学素质,共同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

  打造开放合作平台 融入世界创新网络

  科技因交流而多彩,科技因互动而活跃。

  10月14日至16日,涵盖121个国家和地区的142个组织会员的国际科学理事会,首次在中国召开执委会会议。近年来,中国科协围绕环境、生态、资源、人类福祉等领域,深度参与了国际科学理事会发起的三大国际科学计划——“灾害风险综合研究计划”“未来地球计划”“城市健康与福祉计划”,有力推动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

  盛会不断,10月至11月举办的系列国际会议和活动,构成了中国科协的国际月。国际月突出科技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的主题,着力打造中国主场开放合作平台,总计23场活动,预计将有超过2万人次参与。

  发挥开放型、枢纽型、平台型组织优势,中国科协一直注重主动搭建国际科技人文交流渠道,开辟平台与对话空间。截至目前,拥有210个桥接各类国际国内科技组织的全国学会,成为国际民间科技人文交流的重要力量。

  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科学家在国际舞台日益活跃。截至2018年底,中国科协系统在国际组织担任执委以上人数达到348人次,其中主席、副主席、前主席及候任主席等任职155人,执委或相当决策职能职务的193人。中国科协加入的六大国际科技组织,均有副主席以上的任职。

  中国科协还积极促进“一带一路”参与国家和地区科技人文交流。2016年,正式启动“一带一路”国际科技组织合作平台建设项目,培训“一带一路”参与国家和地区科技人才2715人次,与“一带一路”参与国家和地区合作培训我国科技人才23600人次。

  青少年是国家间开展合作的基石和桥梁,也是促进各国民心相通的基础。2018年底以来,中国科协举办了“一带一路”青少年创客营与教师研讨活动、“一带一路”青少年科技夏令营等系列“一带一路”青少年科技人文交流活动,共吸引了近40个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的近1000人次参加。

  “以国际月系列活动为契机,中国科协将以更开放的姿态,充分发挥开放性、枢纽型、平台型组织特点,主动融入全球科技创新网络,形成全面开放融合的新格局,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力量。”中国科协有关负责人说。


最新文章

中国产经网 Copyright © 2015 WWW.CNIEOL.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8025283号-2 地址:中国·北京市西城区月坛南街59号 联系电话:+86(0)10-68536889 E-mail:cnieol@cnieol.com

建议将IE版本升级到7.0以上版本兼容模式访问本站 且将分辨率调整到显示器最适宜状态 北京云邦创源科技有限公司提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