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首页|收藏|搜索

您正在访问的是: 首页>节能环保

绿色生活呈现新亮点

2021-02-18 08:53:05 来源:人民网
责任编辑: 李雨珊

  “为了引导消费者文明用餐、节约粮食,减少‘舌尖上的浪费’,我们用各种方法宣传‘光盘行动’。”在河南郑州经营着两家餐厅的王烁说。

  “我们在研究菜品时就会考虑这道菜大概是几人份,给菜单配上菜品图片,让顾客能够直观看到分量。”王烁表示。

  除了在菜量、菜品上进行设计,餐厅还会让服务员提示客人适量点餐;当客人结账时,如果有没吃完的饭菜,提醒客人打包带走,餐厅里提供的打包盒只象征性收取很少的费用。这对餐厅来说并没有增加负担,反而会带来不少好处。“在坚持节约粮食的原则下,把菜品和服务做到位,消费者吃得舒心,我们就能积累口碑和客源。”王烁说。

  在餐饮行业,避免粮食浪费渐成风气。中国饭店协会会长韩明介绍,去年8月,中国饭店协会与中国商业联合会等联名发布倡议书,鼓励餐厅提示消费者适量点菜、提供小份菜,建议顾客打包带走剩菜。

  “供给侧”在调整,“需求侧”也在改变。作为餐饮从业者的王烁感到,很多消费者不再以菜品丰盛、吃不完为荣,而是越来越注重节约。“以前很多人跟亲朋好友一起出去吃饭,想着图热闹、有面子,总要多点几个菜。但现在大家更懂得粮食的可贵,聚餐时会自觉地控制菜量,宁愿吃着不够后再加菜,也不铺张浪费。”王烁说。

  避免食品浪费,还将有更完备的法律法规“保驾护航”。前不久,《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食品浪费法(草案)》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审议,并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治理食品浪费的行为将实现有法可依。反食品浪费法(草案)提出,餐饮服务提供者应当采取措施,防止和减少食品浪费,包括建立健全食品采购、储存、加工管理制度,加强服务人员职业培训,将珍惜粮食、反对浪费纳入培训内容;主动对消费者进行防止食品浪费提示提醒,在醒目位置张贴或者摆放反食品浪费标识或者由服务人员提示说明,引导消费者按需适量点餐,等等。

  韩明表示,中国饭店协会在商务部指导下,正在起草新的绿色餐饮国家标准,将围绕餐饮企业经营管理各个环节,对餐饮企业承担主体责任、制止食物浪费提出要求,“未来,餐饮消费各环节中的每一方都应承担自身责任,避免食品浪费。”

  

  空中骑行 通勤出游低碳便捷

  本报记者  钟自炜

  福建省厦门市民赖婷思家住湖里区云顶北路附近,工作地点在向南3公里的蔡塘。这段上班路不远不近,通勤问题曾让她苦恼。

  “步行,往返6公里的路程时间太长;开车,早晚高峰遇上堵车,3公里路程要半个多小时,公司附近的停车费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赖婷思说,她多数时候坐公交出行,但上下班的时候,公交车内十分拥挤,公交车的乘坐时间也不好把握。

  从去年起,赖婷思发现了一个新选择——从家门口的厦门市行政服务中心站出发,沿云顶高架自行车道骑车2.7公里到蔡塘站。“一开始只是抱着试一试的态度,没想到骑下来方便又快捷。”赖婷思说,专用的自行车道架设在空中,全程没有红绿灯,也没有机动车干扰,从家到公司只需要短短十几分钟。

  赖婷思享受到的便捷,来自厦门建设的全国首条、世界最长的空中自行车道。“空中自行车道全长约7.6公里,车道采用钢箱梁结构,主要沿厦门快速公交(BRT)两侧布置,悬挑于BRT中段位置。”厦门市政集团公司下属市政开发公司技术负责人肖志标介绍。

  记者跟随赖婷思一起体验了空中自行车道。入口闸机采用多重传感监测,对自行车、电动车和摩托车进行快速通过式检测识别,保障自行车在专用道快速通行。同时,车道全线设置出入口11处,除了与BRT接驳,还与11个普通公交站点及2个地铁站点接驳,方便骑行者随时换乘。

  赖婷思觉得,骑行一年多,自己收获不少,“一开始只是为了上下班通勤方便,后来发现这也是一种很好的锻炼方式,一举两得。”她说,如今自行车道越来越多,自己对骑行的兴趣越来越浓,现在除了通勤,闲暇时也骑行游览厦门各地。

  近年来,厦门下大气力加强自行车道交通系统建设。“结合厦门岛的自然特征、交通出行特征、路网布局特征等因素,厦门打造了‘一环三区三轴’的自行车道交通系统。”肖志标表示。

  “自行车道建设,目的在于满足厦门市民对于绿色低碳出行等的需求。”肖志标说,厦门包括自行车道在内的绿色慢行系统,从无到有、从有到好,正在不断精细化。相关部门将通过理念创新和技术创新,提供更完善的城市交通资源,为绿色低碳出行创造更好条件。

  

  垃圾分类 变废为宝环境更好

  本报记者  田  泓

  上海市徐汇区凌云街道梅陇三村早在2011年就开始开展垃圾分类,是上海首批低碳示范社区之一。

  71岁的陈文娟是小区35号楼的楼组长,她家里常备着两个垃圾桶,一个放在水池旁盛湿垃圾,一个放在客厅里放干垃圾。同时,陈阿姨还备了个大瓶子,专门存旧电池、过期药品等有害垃圾。

  每天早上7点多,陈阿姨就会拎着垃圾袋出门,用智能卡在垃圾箱房感应器上照一照,然后将垃圾分门别类投入相应的垃圾桶。随后,登录手机APP“上海绿色账户”打卡积分,这些积分攒几个月就能换点米面油。陈阿姨说:“垃圾分类关系着环境保护、资源节约,是举手之劳,养成习惯一点不难。”

  楼里来了新住户,陈阿姨会登门提醒他们去居委会领分类垃圾桶,并详细告知小区垃圾分类的规定。每周四是社区的“清洁家园日”,陈阿姨和志愿者分成三路,在小区各个角落巡查,清拣乱扔的垃圾。巡查慢慢变成了老邻居间的社交活动,“因为乱扔垃圾的越来越少了。”陈阿姨说。

  去年,35号楼被评为小区“垃圾减量优秀楼道”,陈阿姨把奖状端端正正贴在楼道显眼处,“这是对大家努力的肯定。”

  陈阿姨还参加了社区志愿者团队。梅陇三村党总支书记陈新垠介绍,10年前,居委会推动成立了这个志愿者团队,发动社区居民将分拣出的废弃物,加工成一些生活用品。

  陈新垠说,志愿者活动让小区居民的生活更绿色、环保,也增添了居民对社区的认同感、向心力。

  宋前法在梅陇三村做了10多年环卫工作,对小区环境卫生变化再了解不过,“15年前,小区路面坑坑洼洼,到处都是垃圾。我们6个人,每天早上4点出来扫地,要扫到上午10点左右。”现在,小区配备了先进垃圾处理设施,湿垃圾不出小区就地处理。“垃圾变少了,环境也更美了。”宋前法说。

  上海从2019年7月开始推行生活垃圾强制分类。上海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20年,上海居住区、单位垃圾分类达标率均达到95%,分类实效明显提升。可回收物回收量平均每天达6375吨,同比增长57.5%;有害垃圾收运量每天达2.57吨,同比增长3倍多;湿垃圾收运量每天达9504吨,同比增长27.5%;干垃圾处置量每天为1.42万吨,同比减少20%。

  

  回收利用 旧衣物有了新用途

  赵贝佳

  周末一大早,家住北京市朝阳区南湖东园的刘静妍,就收拾出一大包旧衣服放到门口。邻居看见了,问她是准备扔了吗?刘静妍笑着摇摇头:“不是,我联系了一家旧衣回收的机构,他们一会儿上门来取。”

  现在,旧衣回收有了新途径,人们可以通过手机APP提交申请,邮递出去或者回收机构上门收取,绿色行动变得愈发方便高效。

  同心互惠是北京一家旧衣回收企业,总经理董智敏表示,现在公司有线上线下两种回收渠道,线下会定期去北京的部分小区、企业和机构的代收点集中回收;线上有微信小程序等,可以实现全国26个省的邮寄回收。

  “线上渠道操作方便,也能覆盖更广的范围。”董智敏说。不过,在董智敏看来,线下的旧衣回收点和科普活动依然很重要,能让大家更清楚地了解旧衣物是如何处理的。

  “我们做旧衣回收多年了,得到了很多人的支持,不过不少人并不了解旧衣物的处理流程。”董智敏说,旧衣回收在前端的捐赠环节后,还有后端分拣、消毒和精准捐赠等一系列环节。

  “我们收到的旧衣物分拣、消毒后,一部分流向线下和线上的公益商店,让有需要的人10块钱就能买到牛仔裤,30块钱就能买到羽绒服;另一部分通过企业和公益组织,捐赠到贫困山区。”董智敏说,“我们会提前了解受捐者的身高、体重等信息,精准匹配,免得送到人家手里的衣物不合适,造成资源浪费的同时,也成为受捐者的负担。”

  董智敏表示,那些不符合需求的旧衣物,也不会被丢弃,“我们会送到专业的回收工厂,制作成拖把或再生棉等,实现循环利用。未来,我们会让后端环节更加透明,争取让捐衣服的公众能直接看到旧衣的去向,让大家捐得更放心。”

  如今,旧衣服的处理方式越来越环保,送来新衣服的快递也越来越绿色。注重环保的刘静妍在网购时欣喜地发现,快递包装越来越精简了,“以前一件小东西里三层外三层,光胶带就有厚厚的好几圈。这两年感到胶带、塑料袋等包装在减少。去年‘双11’我网购的衣服,包装都很精简。其中一个订单把3件衣服放在一个包装袋里,叠得规整,还附了一张小卡片解释包装减量的原因。”

  2020年底,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发改委等8部门《关于加快推进快递包装绿色转型的意见》。“未来我们的衣食住行游,都会越来越绿色、低碳、环保。”刘静妍满怀期待。

  

  链接

  绿色生活,我们能做些什么?

  绿色,代表生命,代表活力,是充满希望的颜色。践行绿色生活,建设美丽中国,我们可以做的事情有很多。

  比如,使用布袋购物,并循环使用;拒绝使用一次性木筷,尽量少用一次性物品;尽量节约利用水,淘米、洗菜的水可以浇花,洗脸、洗衣的水可以冲厕所;认真做好垃圾分类;出行尽量步行、骑单车或乘坐公共交通工具。

  关心环保,从现在做起,支持环保,从小事做起。倡导绿色生活,反对铺张浪费,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


最新文章

中国产经网 Copyright © 2015 WWW.CNIEOL.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8025283号-2 地址:中国·北京市西城区月坛南街59号 联系电话:+86(0)10-68536889 E-mail:cnieol@cnieol.com

建议将IE版本升级到7.0以上版本兼容模式访问本站 且将分辨率调整到显示器最适宜状态 北京云邦创源科技有限公司提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