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9-24 10:14:42
来源:
责任编辑:
杨焱涵
9月22日,在新华网主办的“2015第五届能源高层对话”论坛上,来自国家发改委和能源局的官员,以及国家核电技术公司、中国电力建设集团等企业的代表,介绍了“一带一路”战略在过去一年里获得的收获,并对未来如何推进这一战略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和构想。
重大项目已有早期收获
推进“一带一路”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人、国家发改委西部开发司巡视员欧晓理表示,“一带一路”的蓝图已经绘就,各方面的启动工作比较好。目前,一些重大项目已经形成早期收获,有关方面积极配合高访活动,利用高层引领推进了早期项目的顺利实施。
欧晓理说,“一带一路”确定了五大战略方向,东亚、东南亚重点区域都有开建、续建重点项目。在中亚,中塔公路、中亚天然气管道等基础设施项目都在加快建设。与哈萨克斯坦的产能合作签约了28个项目,涉及钢材、建材、化工、纺织等优势产业。在南亚,以习近平总书记不久前出访巴基斯坦为契机,中巴经济走廊,条件成熟及启动建设工作,第一个经济项目也已在中巴经济走廊落地。
据欧晓理介绍,各有关部门都在制定本部门实施“一带一路”的方案,比如海关总署提出了《落实“一带一路”规划的实施意见》,税务总局制定服务于“一带一路”的税收政策。各地方也根据各自的优势和特点研究制定本地区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实施方案。全国大部分地方的实施方案都已经编制完成,有的已经与国家规划实施对接,现在只有北京市和西藏还没有做完。
对于参与“一带一路”战略的企业,欧晓理建议要做到“三要”与“三不要”,三要是要学习研究、要合作分享、要承担责任;三不要是不要妄自菲薄、不要急功近利、不要贪大求快。
通过“一带一路”建立全球竞争优势
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司副司长梁志鹏表示,中国的新能源产业处在快速发展过程中,力量在不断强大。不但要把自己的新能源做好,还要通过“一带一路”走出去,建立全球竞争优势。
梁志鹏说,在“一带一路”战略中,将我国的新能源产业推出去发展壮大,应该从两个方面考虑。一是发展我们强的;二是人家需要什么。“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有大量的石油、天然气能源,但他们的能源结构并不合理,也需要发展新能源。比如中亚国家地域非常辽阔,能源发展要更多的依靠电力。因为地域辽阔的国家,人口非常稀少,大规模发电厂的投资巨大,利用率并不高,因此发展因地制宜、多种能源互补的清洁能源系统是最好的方式。总之,在走出去的过程中,要考虑沿线国家的不同情况。
梁志鹏还表示,我国的特高压发电技术、输配电技术、智能电网技术不逊色于任何国家。新能源装备也是有竞争力的。在以电为核心的走出去过程中,要更多的发展清洁能源、新能源、智能电网。
怎么做才能让走出去和“一带一路”合作得更好?梁志鹏说,首先是研究哪些国家、哪些地区是重点地区,他们需要什么。信息的交流、技术的交流、诚信体系建设都是非常重要的。要了解双方需要,了解各自的优势。
“一带一路”助推央企加快国际化
国家核电技术公司总经理王中堂表示,作为核电企业,要抓住“一带一路”的战略机遇期,促进核电装备技术走出去。特别是“一带一路”范围内的大多数国家都有比较大的发展潜力,能源需求十分旺盛。其中,不少国家对发展核电有着强烈的希望。
核电如何在“一带一路”战略中发挥技术优势、产业优势、资本优势、经验优势,促进自主化的先进核电走出去是整个行业共同面临的重大任务。“国家核电技术公司正会同相关核电企业、设备制造企业、金融业协力推进,加快开拓国际市场的步伐。” 王中堂说。
据王中堂介绍,CAP1400海外市场开发取得阶段性成果,国家核电技术公司正在与美国西屋公司合作开发土耳其核电项目,设计建设2台AP1000和CAP1400机组。该项目已向土耳其政府提交了厂址的项目开发报告,包含了从厂址特征一直到核电厂设计、金融融资方案在内的全套解决方案。
此外,国家核电技术公司正在进行南非核电项目的备战工作,预计在今年年底前项目开标。
与国家核电技术公司相比,中国电力建设集团有限公司的业务则是更加契合于“一带一路”的需要。近二十年来,中国电建一直实施的是国际优先战略。
“我们非常清楚像中国电建这样的企业必须建设成为全球化的企业,实施全球化的发展才可能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目前,我们在100多个国家执行1500多个项目,拥有外籍员工6万多人。”中国电力建设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党委副书记晏志勇说。
据晏志勇介绍,中国电建在践行“一带一路”战略中追求的目标是在沿线国家实现可持续发展,秉承技术先行、风险可控、经济和社会效益显著的原则。
晏志勇还就传承丝绸之路精神、构建能源制度提出两点建议。第一,将拥有一流技术和建设能力的水电作为国家的品牌,它会更好的带动其他行业。第二,让企业和金融真正融合在一起,解决融资成本高的问题,也有助于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
2022-04-11 11:13:26
2022-08-11 08:18:08
2021-11-19 09:27:23
2022-06-16 16:10:23
2022-06-22 19:51:59
2022-05-25 08:39:20
2022-04-28 16:02:08
2022-09-22 12:34:39
2022-04-29 14:58:03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版权说明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中国产经网 Copyright © 2015 WWW.CNIEOL.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8025283号-2 地址:中国·北京市西城区月坛南街59号 联系电话:+86(0)10-68536889 E-mail:cnieol@cnieol.com
建议将IE版本升级到7.0以上版本兼容模式访问本站 且将分辨率调整到显示器最适宜状态 北京云邦创源科技有限公司提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