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2-28 17:04:35
来源:国家发展改革委
责任编辑:
罗伊
2月27日,国新办举行京津冀协同发展十年来有关情况新闻发布会。国家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郭兰峰,北京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夏林茂,天津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刘桂平,河北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张成中出席,郭兰峰介绍有关情况并回答了记者提问。以下为发布会部分图文实录。
情况介绍
国家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 郭兰峰:女士们、先生们、各位媒体朋友们,大家上午好。很高兴在新春伊始就和北京、天津、河北的三位领导一起出席记者招待会,和大家简要介绍一下京津冀协同发展十年来的成就。我也借这个机会,向社会各界关心支持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朋友们、向各界媒体朋友们致以新春的问候和诚挚的谢意,谢谢你们关心关注京津冀协同发展。
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区域重大战略,是十八大以来的第一个重大区域发展战略。这几年,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到京津冀三地视察,多次召开重要会议,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每一个关键环节、重要阶段,习近平总书记都亲自定向把脉,为我们提供根本遵循。
京津冀协同发展十年来,在中央区域协调发展领导小组的指导下,中央区域办会同北京、天津、河北三省市,与中央有关部门一起,攻坚克难、狠抓落实,推动各项工作取得了显著成就。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规划政策框架搭建形成。2015年6月,中央出台《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以此为蓝图,中央区域办先后制定了“十三五”“十四五”规划方案,将这些重点任务分解细化,而且每年都通过年度重点工作安排对这些任务进行清单化闭环式落实,同时相关部门也相继出台了产业、教育等专项规划和配套政策,形成了目标一致、层次明确、相互衔接的规划政策体系。
第二,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取得突破性进展。京津冀协同发展“牛鼻子”是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着眼于解决北京“大城市病”问题,我们构建形成了疏解的方案和政策体系,推动首批高校、医院、央企总部在雄安新区落地建设,同时也出台了关于户籍、投资,以及疏解到雄安的职工或者企业的工资收入等政策。北京首都功能的布局不断在优化,北京成为全国首个减量发展的超大城市。
第三,雄安新区进入大规模建设和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并重的阶段。雄安是千年大计、国家大事,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把每一寸土地都规划好以后才开始建设。当前,雄安新区城市的框架已经基本显现,对外骨干路网全面建成,白洋淀水质基本保持在Ⅲ类,新区也有了自己的行政区划代码、车牌等。
第四,北京城市副中心功能日趋完善。北京市四套班子以及70多个市级部门、近3万多工作人员已经迁至副中心办公,环球影城成为旅游地标,北京艺术中心、城市图书馆、大运河博物馆等文化建筑已经建成亮相,副中心的生活品质正在不断提升。
第五,重点区域高质量发展成效明显。北京和河北联合成立了通州区与北三县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示范区理事会、执委会,10多家北京医院与北三县医疗机构开展合作。天津滨海新区改革开放取得实效,2023年天津港集装箱吞吐量突破了2200万标箱,比2014年增长58%。张家口首都水源涵养功能区和生态环境支撑区加快建设,成为区域空气质量最优城市。唐山提前完成了单位GDP能耗下降“十四五”目标任务。
第六,重点领域协同发展水平持续提升。重点领域大家一般讲的是交通、生态、产业,这是在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中提出的三个率先突破的重点领域。目前,交通一体化网络加快构建,主要城市1-1.5小时交通圈基本形成。生态协同治理成效明显,2023年区域PM2.5比2014年下降了近六成,去年PM2.5是38微克/立方米,北京市低一点,是32微克/立方米,“北京蓝”成为一个常态。产业链上下游协作持续强化,中关村企业在天津河北设立分支机构已经达到1万多家,北京流向天津河北的技术合同成交额超过2800亿元。同时,公共服务共建共享加快推进,9900余家医疗机构实现跨省异地就医门诊费直接结算。
第七,体制机制改革创新深入推进。各种显性隐性壁垒正在破除,京津冀推出了第一批165项资质资格相互认证,230余项高频特色便民服务实现了“自助办”,自贸试验区51项制度创新成果向全国复制推广。
总的来看,过去的十年,京津冀协同发展主要是夯基垒台、落子布局,重在调整优化经济结构和空间结构。当前,京津冀协同发展已进入全方位、高质量深入推进的阶段。我们将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与有关部门和地方一道,牢记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初心使命,加快打造引领全国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源,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
答记者问
澎湃新闻记者:刚才提到了,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牛鼻子”,大家对此也非常关心。我们注意到,部分在京部委所属高校、医院、央企总部已经分批前往雄安新区疏解,请问推动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取得了哪些进展?
国家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 郭兰峰:这个问题不仅北京关心,全国也很关心,主要是各单位也都很关心。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出发点、落脚点是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主要目的是解决北京的“大城市病”问题。大家都知道,“大城市病”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人口过度增长。2004年,北京城市规划时就说2020年人口控制在1800万,实际到了2009年就突破了,这几年基本固定在2100多万,已经得到有效控制。二是交通拥堵。最早北京上班通勤要90多分钟,现在有了明显的改善。三是生态环境压力比较大。2014年北京PM2.5达到了85.9微克/立方米,2023年降为32微克/立方米。四是住房价格居高不下。五是社会管理难度较大。
要解决这个“大城市病”问题,就要减少非首都功能,跳出北京看北京,从更大的区域范围内化解北京的问题,通过京津冀协同发展既解决北京“大城市病”问题,又带动天津和河北发展。
战略实施以来,中央区域办会同有关方面坚持控增量、疏存量相结合,从激励和约束两方面加快构建疏解政策体系,分批分期推动相关功能疏解,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一方面,从源头上严控增量,严格审批在北京落户的一般性制造业等项目,一批原来准备在北京落户的非首都功能设在京外。同时我们绝对不搞“一刀切”,对于符合“四个中心”功能定位、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项目,比如社区的一些“菜蓝子”工程,这些便民的服务设施,我们积极予以保障。另一方面,有序推动存量向外疏解。我们坚持集中疏解和分散疏解相结合,政府引导和市场机制相结合,稳妥有序推进疏解工作。这里有两个重要的方面,一个是推动一批区域性批发市场、一般制造业向京外有条件的地区转移。2014年,从战略实施以来,北京市疏解了一般制造业有3000家,疏解提升区域性专业市场和物流中心近1000家。二是推动中央单位所属非首都功能疏解。目前,北京交通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北京林业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这4所高校的雄安校区,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的雄安院区都已经开工建设,中国星网、中国中化、中国华能、中国矿产等央企雄安总部正在加快建设,中国三峡、中国船舶、中国电子总部也分别从北京迁移到武汉、上海、深圳,这也有利于全国的经济布局。
为了保障疏解单位和人员的切身利益,我们和有关部门针对疏解单位、人员关心的焦点问题,陆续制定实施了一批政策,特别是去年出台了雄安新区28条政策,保证疏解到雄安的人员有“三个不低于”,一个是创业条件,二是居住条件,三是工资收入,总体不低于在北京时的水平。同时,我们也积极鼓励疏解单位以此为契机,从架构和业务等方面大胆探索创新,实现效能提升和结构优化。
我相信,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北京“大城市病”问题将进一步缓解,北京首都功能将更加充分彰显,疏解单位和人员也都会得到更好的发展。
封面新闻记者:雄安新区是千年大计、国家大事,各方对此高度关注。2017年设立以来,雄安新区发生了哪些变化,能否介绍一下雄安新区的建设进展?
国家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 郭兰峰:党中央设立雄安新区主要的初心使命是打造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集中承载地。前几年,我们做的主要工作是绘蓝图、编规划、出政策,目前这些管长远的重大的基础工作基本完成,现在已经进入到大规模建设和承接非首都功能并重的阶段。主要工作有以下几项:
第一,规划政策体系不断完善。党中央批复雄安新区规划纲要、出台支持雄安新区改革开放的文件,这两个是基本性的文件,也就是顶层设计。接下来,雄安新区四个基础性规划出台,交通等20多个专项规划以及财税等20多个配套政策也都印发实施。在规划编制过程中,我们紧紧围绕党中央提出来的“世界眼光、国际标准、中国特色、高点定位”这四句话来编制规划,从全球213家水平比较高的设计团队中遴选了12家顶级团队来对雄安新区城市进行设计,并将这些最优的方案充实完善到规划中。
第二,城市框架基本拉开、雏形显现。聚焦率先启动建设区域,加快推进城市基础设施、生态工程、公共服务这些重大项目的建设。目前,“四纵三横”的高速公路和对外骨干网络已经全面建成,启动区重点市政基础设施基本建成。京雄城际开通后北京西站到新区的通勤时间在50分钟左右,从大兴机场到雄安新区19分钟就可以到达。
第三,白洋淀治理成效持续巩固。白洋淀被誉为“华北之肾”,不仅影响河北的生态环境,也影响整个华北。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中央区域办也制定了白洋淀治理规划,而且我们推动河北和北京、天津,以及中央有关部门压实这方面责任。通过几年的治理,目前白洋淀水质总体保持在Ⅲ类,生态优、环境美加快实现,“华北之肾”重放异彩。
第四,优质公共服务供给不断增加。北京援建的北海幼儿园、史家胡同小学、北京四中校区已开始招生,雄安宣武医院开始接诊,北京与雄安新区第一批33项公共服务同城化事项已经发布,实现“北京的事雄安能办、雄安的事北京能办”。京雄社保卡居民服务“一卡通”实现公共交通、就医购药等多个应用场景两地互通。
总的来讲,在各方面的努力下,雄安新区正在不断从蓝图变成实景,不断以新的形象展现在大家的面前。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始终牢记雄安新区作为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集中承载地这个初心使命,扎实推进各项工作。我相信,经过持续不断的努力和奋斗,未来之城大有可期,必将给大家带来更多惊喜。欢迎大家到雄安去看一看。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记者:刚刚介绍的十年来京津冀协同发展从擘画蓝图到深入实施取得的巨大成果,大家听了以后倍受鼓舞。能不能详细介绍一下接下来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有哪些安排,准备开展哪些具体工作?
国家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 郭兰峰:这段时间在总结十年成就的同时,我们也在深入思考下一个十年应该做些什么,也在征求各方面、各部门,特别是社会各界的意见建议。如果各位媒体记者对京津冀协同发展有什么好的建议,也希望和我们及时沟通,我们共同把京津冀协同发展这篇大文章、这个大的区域战略做好做实。
下一步,中央区域办将继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重要批示精神,按照中央区域协调发展领导小组要求,会同有关部门和三省市一起久久为功、善作善成,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迈上新台阶。具体工作有几个方面:
第一,围绕解决北京“大城市病”的问题,抓住疏解这项工作不放松。当前,疏解的第一批项目正在加快建设,将实施新一批具备条件的疏解项目。同时我们更加注重在疏解过程中提升,疏解不是简单的搬迁到雄安或者搬迁到哪个地方,比如央企疏解,就应该在企业的体制机制、业务范围、科技创新等方面有所提升。只有这样,才能够通过疏解带动天津、河北的发展,也才能实现协同发展。
第二,高标准高质量建设好北京“新两翼”,培育区域的增长极。北京市“新两翼”就是雄安新区和北京城市副中心,对雄安新区来讲,它是一张白纸,经过几年建设有了雏形,但是应该做的工作还有很多,一个城市的建设不可能三五年就建成。即使高楼大厦都起来了,但还有一些软的体制机制需要建立完善,中央提出世界眼光、国际标准、中国特色、高点定位这四句话有深刻含义。当然,对于一些重大的基础设施项目,我们还会继续推进,目标是要打造全国高质量发展的样板。对于北京城市副中心,已有很好的基础,像科技创新、行政办公、商务服务、文化旅游等功能还是要加强,推动绿色发展,增强北京发展的动力和活力。
第三,促进重点区域高质量发展,以点带面助力建设以首都为核心的世界级城市群。我们要制定出台支持天津滨海新区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措施,继续做好通州与北三县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工作,持续推进张家口首都水源涵养功能区和生态环境支撑区建设,抓好唐山高质量发展方案落实。我们还要发挥好京津冀对山东、内蒙古、山西等周边地区的辐射带动作用。
第四,创新协同发展体制机制,推动重点领域协同向规则协同并重转变。一是产业链供应链协同融合,推动更多的科研成果在这个区域内落地。二是推动自贸区等开放平台加强制度创新合作,共同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三是深化市场一体化改革,前一段时间,党中央出台了建立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文件,京津冀协同发展要在这方面走出一步,加快破除限制生产要素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的障碍。
第五,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推动协同发展,不断增强区域内老百姓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推动北京、天津和河北教育资源的共享,推动京津冀医联体建设,强化社保、养老等公共服务的政策协同。比如像北京的养老问题,就可以在北京周边地区来解决。同时,我们也持续推进三北防护林这些重大的生态工程建设,让京津冀的天更蓝、水更清。
2022-04-11 11:13:26
2022-08-11 08:18:08
2021-11-19 09:27:23
2022-06-16 16:10:23
2022-06-22 19:51:59
2022-05-25 08:39:20
2022-04-28 16:02:08
2022-09-22 12:34:39
2022-04-29 14:58:03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版权说明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中国产经网 Copyright © 2015 WWW.CNIEOL.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8025283号-2 地址:中国·北京市西城区月坛南街59号 联系电话:+86(0)10-68536889 E-mail:cnieol@cnieol.com
建议将IE版本升级到7.0以上版本兼容模式访问本站 且将分辨率调整到显示器最适宜状态 北京云邦创源科技有限公司提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