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3-13 13:20:40
来源:
责任编辑:
仝璐
水质抽检保障居民用水安全
从习近平总书记在2017年新年贺词中提到“每条河流要有‘河长’了”,到李克强总理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全面推行河长制”,“河长”逐渐成为公众熟知的称呼。
推行河长制、划定生态保护红线……近期,国家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保障国家水安全方面动作频出。正如代表委员所说,中国既要打响蓝天保卫战,也要打响水安全攻坚战。
省级牵头,层层抓紧
河长制是近年地方涌现出的河湖管理保护的制度创新。2016年10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二十八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全面推行河长制的意见》。来自水利部的数据显示,目前全国已有25个省份制定了推进河长制的实施方案。
水利部部长陈雷在“部长通道”上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建立河长制,由党政领导即省市县乡四级党政领导作为河长,特别是省级有“总河长”来牵头,各部门协调配合,有力推进了水资源保护、河湖水域岸线管理保护、水污染防治、水环境治理和水生态修复。中央明确,到2018年底要全面建立河长制。水利部建立了检查、督促、监督、验收机制,力争提前全面建立河长制。
全国人大代表、江西省水利厅原厅长孙晓山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河长制是符合中国国情、切实可行的体制。“河长制用行政手段,将水利、环保等涉水职能部门整合在一起,是比较好的抓手。”孙晓山说。
全国政协委员、浙江省政协副主席陈小平的另一个“身份”就是浙江省飞云江省级河长。陈小平介绍说,通过对小规模生猪养殖的治理,当地已完成了养殖业的规模化升级,可以实现污水的消纳处理和循环处理。除此之外,农村污水和“低小散”工业污染问题也在得到逐步整治。“目前,飞云江上游中游水质非常好,中游飞云湖作为温州的饮用水水源地,水质一直保持在Ⅰ类水以上,全流域都在Ⅲ类水以上。”
优化配置,健全考核
今年两会期间,致公党中央向政协大会提交了关于推进河长制长效化的提案。致公党有关负责人向本报记者介绍说,河长制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河湖管理保护权力的集中统一,制度成效明显。建议今后首先应进一步优化党政领导分工同河道治理的结合,明确重要领导担当问题河、难题河的河长,推动重点问题的解决;其次,应完善河长制的考评问责机制,健全考核指标体系,推进考核主体的多元化、考核方式的多样化;最后,应适度追求河长制的法律和程序制度构建,通过一整套合理、严格、实用、有效的程序设计,将实践中形成的好做法上升为法规与制度,做到一体遵循,长期适用。
全国政协委员、浙江省政协副秘书长徐向东提醒,今年是换届之年,要抓好衔接,化解老的不好管、新的不便管等各种潜在顾虑。河长可以换届,治水不可以换届,确保一张蓝图绘管到底。
孙晓山表示,目前的河长制主要是强调对河湖的恢复治理。他建议,未来河长制应与经济社会发展结合起来,以水为纽带,将经济、产业发展统筹考虑,形成一套更高层面的管理机制。
划定红线,形成倒逼
“我觉得中国既要打响蓝天保卫战,也要打响碧水攻坚战。”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全国人大代表、四川省环保厅巡视员钟勤建表示,当下的水环境质量还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当务之急一是要把良好水体保护起来,绝对不让它们受污染;二是要加强重点流域的水环境污染防治,开展水生态修复。
对水安全而言,有一个重要方面就是通过水利枢纽等工程,保障河湖不泛滥。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全国人大代表、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副总工程师郭军表示,过去这些年我们修了很多大中型水库,但防洪是长期的任务,需要不断提高与洪水相处的认知,“必须给洪水留下空间,要通过泄洪渠、湖泊等起到吐纳作用”。
郭军还关注缺水问题。他表示,除了号召人人节水外,现在还有许多措施推动着工业、农业不断在节水上做文章,也有了显著的成绩。比如规模化工业大都是园区化管理,既通过价格杠杆来调节,也通过水资源量的分配来调节。企业水指标配额如果用不完,可以放到市场上交易,这就是用市场的手段鼓励节约用水。同时,要求工业上循环用水。而在农业上,也有很多高效节水的技术在推广,“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的是‘农业现代化’,对于农业节水来说,当然就是要在规模化基础上,以科技的力量确保水更好地利用”。
“我们水资源的生态红线,主要包括3个:总量、水质和用水效率。”在郭军看来,红线可以成为一种倒逼机制,只要定下了目标,就可以分解为阶段性的任务,这样各级政府就有了具体可以考核的指标。“‘十三五’规划中,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都有达标率,这就是阶段目标及阶段考核指标。”
上一篇:城市治堵缺资源更缺“脑洞”
2022-04-11 11:13:26
2022-08-11 08:18:08
2021-11-19 09:27:23
2022-06-16 16:10:23
2022-06-22 19:51:59
2022-05-25 08:39:20
2022-04-28 16:02:08
2022-09-22 12:34:39
2022-04-29 14:58:03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版权说明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中国产经网 Copyright © 2015 WWW.CNIEOL.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8025283号-2 地址:中国·北京市西城区月坛南街59号 联系电话:+86(0)10-68536889 E-mail:cnieol@cnieol.com
建议将IE版本升级到7.0以上版本兼容模式访问本站 且将分辨率调整到显示器最适宜状态 北京云邦创源科技有限公司提供支持